快樂勝過黃金
二十世紀初,有一位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閑就練琴。可是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給我聽聽?!?/p>
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中的第三支,簡直破綻百出。
一曲終了,老琴師問少年:“你為什么特別喜歡拉小提琴?”
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p>
老琴師又問:“你拉琴快樂嗎?”
少年答:“我非??鞓??!?/p>
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里,對他說:“孩子,你非??鞓罚@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呢?你看,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郁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雖說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這也就夠了?!?/p>
少年完全明白過來,快樂勝過黃金,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了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要成為帕格尼尼的夢想。
這位少年是誰?他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畫家畫五線譜
舒伯特這位蜚聲樂壇的偉大作曲家,生前窮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有一次他為了聽貝多芬的交響樂,竟將衣服換了一張入場券。
舒伯特極富音樂靈感,作曲的速度很快,可是,樂譜紙的短缺常常令他沮喪不已。有一次,世界著名的油畫大師、舒伯特的好友馬勒來訪,正遇上他在為缺少譜紙而懊惱。油畫大師立刻拿出厚厚的一疊白紙,為舒伯特畫起五線譜來。
后來,有人問馬勒:“在您的作品中,哪些是最有價值的?”
馬勒答道:“我為舒伯特畫的樂譜紙?!?/p>
弄巧成拙
普契尼到“斯卡拉”劇院看他的新歌劇《托斯卡》上演。他注意到觀眾對戲的贊譽很高,十分得意。
“您為什么不鼓掌?您不喜歡這部戲嗎?”鄰座一位陌生婦女問道。
“哦,不太喜歡?!逼掌跄岽鸬?。他對所碰到的際遇感到很有趣?!皯蚶镉行┑胤綄ξ粚懙貌粔蚯宄?。”
“那有什么關系,作者有權創新?!眿D人反駁道。
“可能……不過最壞的是模仿。您沒有聽出有些曲調是受威爾第的影響嗎?”
“這只不過是繼承意大利的傳統。”婦人不服地說。
“我不這樣認為。此外,合唱太拖拉了,應該更輕巧、生動些?!?/p>
“您真這樣認為嗎?”
“當然?!?/p>
第二天,普契尼打開報紙一個標題映入眼簾:《普契尼關于他的“托斯卡”的談話》。使他大吃一驚的是,文章把他開玩笑說的有關此劇的評論幾乎只字不漏地刊登出來。萬萬沒想到的是,劇院中坐在他身旁的婦女竟是米蘭最暢銷的報紙的評論家。
四封信
有一次,科學家戴辛交給著名影星凱瑟琳·赫本一個劇本。
赫本看后便給戴辛寫信:“親愛的戴辛先生,承蒙你送給我這樣一部動人的劇本,我非常感謝。劇本很有趣,只是……”
寫到這里她停了下來,不喜歡信里的虛偽口吻,于是又另外鋪開一張紙再寫:“親愛的戴辛先生,我用心看了好幾次,還是不明白這個亂糟糟的劇本究竟在說些什么……”
她感到這樣又欠妥當,于是再次停筆,從頭再寫:“戴辛先生,我從沒見過這樣無聊而又令人灰心喪氣的劇本……”
不行,她認為說得太過火了,又改寫為:“親愛的戴辛先生,承蒙眷顧,不勝感謝,可惜工作過忙,無暇抽身……”
還是不行,為什么要撒謊呢?后來她和朋友談起這件事情,朋友問她最后是怎樣決定的。
她說:“我把四封信都裝進一個信封里,通通寄給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