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因其方便實用且常常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而深得鋼琴彈奏者的喜歡。彈好即興伴奏不僅需要各種相關能力的綜合運用及實踐中的長期磨練,而且還需要科學的學習方法。文章以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為脈絡,將過程中普遍遇見的學習難點依次指出,并提出了解決及加強的方法,對即興伴奏的學習者起到了良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 相關能力 綜合運用及實踐 學習方法 借鑒
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有著其獨特的規律,從科目歸屬來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到眾多的知識,如樂理、和聲、鍵盤、復調、曲式、作曲、配器等;從學習的過程來看,它需要進行漫長的探索。因此,鋼琴即興伴奏既考量著彈奏者綜合能力的運用,又是彈奏者經驗積累的一種體驗。眾多學習鋼琴的人都熱衷于鉆研即興伴奏,享受探索的樂趣,可是本學科的學習有其特殊性,有一些難點阻撓著很多學習者伴奏水品的提升。以下是筆者認為在學習即興伴奏過程當中,值得重視的、阻礙學習進程的若干難點及策略。
一、縱橫兼顧的和聲安排
目前,常見的問題是學習者在經過短暫的鍵盤學習與和聲知識接觸之后,在縱向的和弦使用上沒有太大的問題,都能夠配上音響和諧的和聲,但是在橫向的和聲進行之中卻缺乏邏輯。當和聲進行缺乏合理布置的時候,會讓人感覺音樂缺乏邏輯結構上的安排而導致了音樂欠缺推動力,這個問題是很多初學者常常被詬病的。其具體的表現是遇見什么音就相應配上與之對應的級數,稍好一點的是,能使用基本的終止式,基本能讓人感到音樂的結束,可是中間的部分讓人不知所云。
可見,縱橫兼顧的和聲安排是彈好即興伴奏的最基本要求,甚至橫向比縱向的安排更加有意義,只有做到這些才有可能彈出精彩的即興伴奏。很多彈奏者也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由于重視程度不夠和苦于找不到解決辦法,往往就影響了他們鉆研的熱情。為此,筆者提出以下一些提升的策略:
1.扎實地研習和聲等基礎科目
和聲這門課程成為了我們闡釋古典音樂的音響色彩安排方式,邏輯嚴密的和聲能夠為我們現今的即興伴奏提供規范嚴謹的和聲語匯。因此,即興伴奏學習者在探索即興伴奏的時候,研習樂理、和聲等基礎學科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2.從成譜中總結套路
大量的伴奏成譜都是由非常專業的作曲家編配的,因此已是經典的案例,我們將其借鑒來使用何樂而不為呢?例如分析一首作品的時候,將其經典的片段拿出來分析和聲邏輯與織體選擇,在今后遇見類似段落的時候即可直接使用。
二、貼切的織體選擇
很多初學者受到思維的局限,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不管什么風格的作品一琶到底,或者是從頭至尾使用激情澎湃的柱式和弦,這些都是缺乏合理使用織體選擇的表現。織體對于樂曲的音樂形象起到描述的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一定要要恰如其分的使用,學習者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
1.大量學習成譜,積累經驗
教科書上的織體僅僅是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方向,相對比較刻板,在演奏中,如若風格相近的樂曲都只用同一種織體,那么音樂的世界將會失去其豐富性。而眾多的伴奏成譜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認真地學習這些成譜將為我們積累下深厚的備選材料,當積累的量到達一定程度之后,我們在進行即興伴奏的時素材庫中最為貼切的織體形象就會派上用場,甚至是將多種織體通過糅合、改變,從而演繹出新的經典。
2.演奏技巧的提升,為自己的思維服務
眾多學習者在即興伴奏中,常常為不能演奏出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而困惑和苦惱,即便彈出來也是和自己的初衷相去甚遠,而產生退縮的念頭,殊不知這是和鋼琴演奏技巧有直接的關系。強有力的演奏技術支持是彈好即興伴奏重要的一個因素,思維再豐富也需要依靠這個技術載體。
例如:一首優美的抒情歌曲,伴奏織體如果采用教科書中最常見的長琶音模式,在音樂聽覺上就會中規中矩,沒有新意;如果你借用了肖邦夜曲那種開放式的、帶有旋律性質的伴奏織體,那就會不落俗套的讓人耳目一新,牢牢地吸引住聽眾,而這恰恰是需要很深的技術功底的。因此,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當你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之后,就可以為自己的思維很好的服務。
三、豐富的低聲部設計
很多學習者在能夠解決前兩個問題之后,即興伴奏就已基本成型,但是聽起來卻顯得呆板,這其中有個常被大家忽略的關鍵因素:眾多伴奏者對于低音聲部沒有追求,欠缺一定的想法。具體的表現是把和弦的根音直接當作低音來使用,這種方式并沒有錯,但是聽起來會讓人感覺到呆板。孫維權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伴奏其實就是給旋律配低音,中間的聲部僅僅是套路化的填充。”低音聲部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常見的即興伴奏過程中,學習者的困惑就是不會去安排和設計低音,以下幾個方面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一些解決方法:
1.科學的學習和分析復調作品
復調是眾多音樂學習者比較恐懼的一門學科,但其音樂的豐富性又深得大家的喜愛,很多學習者在彈奏復調作品的時候,只注重技術層面的雙手配合,而忽略了最為重要的分析這一環節,使得彈完之后沒有太大的收獲。而在伴奏中不需要太多的聲部設計,如果太多會喧賓奪主,因此簡潔清晰的聲部設計是恰到好處的,簡單的小巴赫和二部創意曲就能為我們提供相當多的經驗。當然,如果能潛心研究復調這門學科那再好不過,深入的學習之后,厚積薄發就會給即興伴奏帶來有力的支持。
2.聽音樂的時候注重學習
每首經典的作品都有它的亮點,我們在欣賞作品的時候要格外注重低聲部的安排,在和聲進行的時候一定要敏感起來,看看經典作品的低聲部設計,然后馬上在鋼琴上嘗試,這樣的素材積累在今后伴奏過程中遇到相同的和聲進行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因此我們要善于運用經典。
四、熟練的移調技巧
即興伴奏最大的優點就是隨意移調,這在為聲樂作品伴奏的時候使用得相當廣泛。演唱者可能會由于音域有別,或者是臨場狀態的原因做出調性改變時,伴奏者需要及時作出調整。很多學習者都受困于此,只要曲譜上一有升降記號就無從下手,有些即使能夠熟練掌握幾個基本常用調性的伴奏者,在很多二度范圍內的移調上也是苦不堪言,因此在平時練習當中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加以訓練,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1.建立牢靠精確的首調概念
音階、琶音、和弦三項基本練習為我們提供了最主要的技術支持,練習的時候不要孤立調性,而是固定某個調性之后將其各級和弦做一個連接,串聯起來練。始終如一的貫穿著首調概念很重要,在做和聲連接與轉位練習的時候,指法的運用一定要嚴格,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在伴奏中熟練運用。
2.循序漸進,講究科學練習
很多學習者覺得從升降記號由少到多開始練習是由淺入深的選擇,其實不然,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會是邯鄲學步,學一個忘一個。應該先練習近關系調,再練習遠關系調,要找各近關系調和弦之間的聯系,這樣記憶效果會更快、更牢固。有些不常用的調性的練習,好比聲樂發聲訓練,在某個音的位置要停上很長一段時間反復磨練,移調練習也是如此,在一個調上鞏固好了,再進行另一個。
五、伴奏者恰當的演奏狀態
很多學習者對伴奏的狀態認識不夠深刻,在和聲和織體都能很好使用的情況下,總是感覺不能與演唱者相得益彰,具體的表現是音色控制不夠好、層次的控制不夠清晰、對比不夠明顯、情緒的推動力欠缺等。為此,學習者應當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音色,伴奏層次的控制
伴奏者應該將伴奏的狀態調整到鋼琴演奏的水準,對音色一定要有所追求,不能是從頭至尾保持一種層次不變,該襯托的地方應清晰穩健,華彩部分和加花的部分要出彩,這需要清晰的頭腦,這種設計也體現伴奏者對全曲構架的邏輯安排。學習者要將此點牢記于心并付諸實踐才能有好的效果。
2.伴奏者的推波助瀾作用
很多技術難題都已經解決的伴奏者,一上來就是一琶到底,他們覺得這樣很過癮,但是給人的感覺是沒有音樂對比發展的脈絡,琶音并不是越快速越復雜越好,一定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到收放自如,每一首曲子只能有一個最高潮,應當按照這個高度設計出遞進的層次。
六、伴奏形式的創新
不管一首歌曲有多么經典,其伴奏寫得有多么精彩,但是時代在快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在不停地變化,老調重彈總是顯得乏味的,因此我們需要新鮮的聲音和色彩,老歌新唱就是賦予其新鮮血液的關鍵,這時伴奏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即興伴奏需要創造性,只有新鮮才能引人入勝,以下是應該注意的幾點:
1.織體的創新
多聽翻唱的作品,先了解別人是怎么用新的伴奏形式來為作品服務的,然后總結學習,在實踐練習中嘗試為同一首作品配上不同的織體,尋找最貼切的形式。
2.和聲的創新
世界的色彩越來越豐富了,和聲也需要如此,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找新的聲音來豐富伴奏的和聲,為作品帶來全新的感覺。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聽任何音樂時發現了新鮮的和聲一定要及時的學習借鑒,日積月累,肯定會變為己用。
3.風格的創新
二炮文工團的歌唱演員周強在音樂會中用美通唱法演唱了多首民歌,而伴奏者鄧垚就恰當地使用了流行,甚至是爵士的伴奏形式,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這種創新需要敏銳的音樂感覺、多樣的風格接觸、專門的風格學習等大量的知識儲備,因此探索是即興伴奏者未來的出路。
七、藝術水準的升華
當伴奏者的水平到達相當的程度之后,就需要在藝術水準上多下功夫,盡管舞臺上的演出幾乎都用成譜伴奏,但是即興伴奏學好了,演奏出來的效果幾乎就是成譜的水準,一樣可以在專業舞臺上大放異彩。當然,這對于伴奏者的要求就相當高了,加上與演唱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到達新的高度。學習者應該意識到兩個方面的內容:
1.技術因素是綜合知識的糅合
不學習和聲就不知道豐富的色彩,不學習曲式就不知道合理的結構,不研習復調就不懂得多變的層次,不懂得配器就不會掌握貼切的襯托,沒有鋼琴演奏技術作為載體就不能很好的表現音樂。而這些相關的學科又不是孤立的,不是說學了哪一門課就能馬上在這方面增強,只有當這些知識在互相關聯地學習并糅合在一起的時候,在實踐當中才能體現出來。給即興伴奏者一個強大的知識儲備庫,在這里把多種因素進行考慮和安排,伴奏音樂才能更加的細致、精彩。
2.非技術因素在于人文素養的提升
很多優秀的演奏家在技術相當的情況下,人文素養是提高其藝術水準的重要因素。即興伴奏也是一樣,人文素養的提升不是直接作用于具體的即興伴奏的彈奏過程,而是在即興伴奏者的審美追求上給予一定的指導。即興伴奏者與被伴奏者不僅僅是相互配合的關系,更重要的是相互推動,用一個人的情感去推動感染另一個人,試想一個伴奏者若是沒有豐富細膩的情感體驗,怎么能夠用細膩貼切的色彩、織體、情緒來給演唱或演奏者襯托?豐富的情感體驗怎么得來?那就是通過對哲學、文學以及一切音樂學科之外的人文學科的學習得來的。一句話來詮釋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功夫在事外。
總的來說,想要學好即興伴奏,一定要敏感起來。生活中一切有音樂的地方都是可以學習的場所,走在大街上,有音樂,不論是雅是俗,我們都去分析一下他的和聲與織體,要是聽到了一個新鮮的和聲進行,馬上在鋼琴上實踐學習一下,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用李未明老師在講學的時候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定要實踐,不要因為彈不完整而放棄嘗試,只要你嘗試了,其探索性意義是完全大于完整性意義的。”
參考文獻:
[1]何上峰,梁靜.即興伴奏學習以綜合音樂能力為前提[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4,(03).
[2]謝哲邦.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審美價值[J].藝術百家,2009,(03).
[3]于小信.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法實驗報告[J].中國音樂,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