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其中學校和家庭這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子系統,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必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尋找合理的銜接點,探尋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家校教育銜接模式,以形成較大的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家校銜接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學校教師教育學生費了很大力氣,但由于其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不重視家庭教育,結果事倍功半,而一旦家庭教育加以配合,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教育不能只依靠學校,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應該相互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銜接值得探討。
一、家校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父母,父母處于主導地位,對子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選擇、不可任意更換的第一任教師。它比學校德育、社會德育要強烈、深刻得多。加上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系及子女在生活上、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關系,子女常以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使家庭教育最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孩子的發展,父母是責無旁貸的。如果說家庭是孩子個性形成的“土壤”,那么家庭對孩子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家長的教育觀念、家長的教育知識與方法、家庭環境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這就對家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家校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誠然,單靠家庭教育是很難對孩子進行全面而系統的教育的。因此,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學校就應運而生。同時,由于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內容側重點不一樣,家校銜接有利于形成教育內容的互補,保證學生既能接受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又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此外,家校銜接有利于保證教育方法的科學化。家校之間通過密切合作、相互學習,能保證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家校銜接形成的這種強大的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能夠緊密合作,互相配合,避免社會環境中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乘虛而入,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問題或傾向,有利于學校的和諧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相銜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為現在的教師基本都是專業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具備優秀的師德,擁有相應的教育能力及專業素養,家長很樂意將孩子交給認真負責的學校和教師。這是學校和教師做好家長工作的基礎,是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有效銜接的可能性條件。
二、掌握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主動銜接的方式方法
如何搞好家校銜接呢?關于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簡單,是因為家校銜接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借鑒。復雜,是由于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現有條件進行選擇。
1.學生家庭基本情況調查
為了搞好與家庭教育的銜接,學校教師特別是輔導員要細心查閱學生檔案及有關家庭情況的材料,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住址以及家長的姓名、職業、工作單位、休息日、經濟收入等基本情況。通過與學生的談話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家長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等。
2.家訪
家訪是最主要的聯系家長的渠道,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銜接的很好方式。教師通過家訪,不僅可以與家長互通情況,交換意見,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而且可以增進教師與家長的理解和信任,起到同家長攜手加強對學生教育的作用。家訪也是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常用的方式。例如筆者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上課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成績一落千丈,從輔導員那里了解到她沉迷于網絡,無心學習,家長也拿她沒辦法。輔導員通過家訪,從改變家長教育觀念到與家長一起勸說學生,前后做了大量工作,最終,這名學生期末考試順利通過全部科目。當然,家訪也并不只是解決后進生問題的方式,教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來更真實地了解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如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將助學金提供給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三、結語
在實踐中,學校開展的家校銜接教育仍存在著種種誤區,例如,學校向家庭單向灌輸過多,家校雙向交流過少;家校銜接教育在時間上時斷時續,在內容上缺乏前后呼應,導致德育方面的家校合作往往流于形式。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學校而言,未能正確認識家長在家校銜接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缺乏高效的家校銜接教育模式,是主要原因。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