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的小說在具體形象的創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為我們當代文學樹立了杰出的榜樣。本文分析了魯迅小說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魯迅 小說 當代文學 影響
中職學生愛看文學作品,而對于魯迅的作品,大多數學生不能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內涵。中職教師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向學生介紹魯迅小說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魯迅及其作品。
一、貼近底層群眾
從現代小說的開篇之作《狂人日記》到《孔乙己》《藥》《故鄉》《長明燈》《傷逝》《離婚》等,在魯迅的現代小說中,無論是農民、婦女還是知識分子,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被壓迫、被損害的人物。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一個“迫害狂”患者。小說塑造的狂人形象,其象征意義是一個具有現代意識的封建社會的叛逆者,是一個清醒的啟蒙主義者的形象。這篇小說的構思與藝術手法,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小說中象征主義和意識流手法的典型。它的象征暗示的陳述,狂人夢幻的思緒、浮想,顛三倒四混亂不堪的語言,精神的憂慮,既是“迫害狂”患者的真實的一面,又體現了作者于混亂的整體秩序中的精心細致的籌劃。
我國當代文學,特別是新時期的文學作品,也受到了影響,特點之一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從英雄變為了普通人。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文學沖破了各種禁區與束縛,由政治型轉向社會型。作家獲得了獨立地位,文學創作獲得了自由,由于多視角多層次地觀察社會,發現了無限豐富多彩的生活元素所構成的動態變化的生活潮流,所以,使文學的表現擴大了。相繼出現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大墻文學、改革文學、倫理文學等,一個個新的文學浪潮滾滾而來。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高大無缺陷的神了,而是沖破階級斗爭框架的普通小人物了。這些人物真正反映出了人們之間的現實關系,揭示了人物的復雜性格,寫出了人物的命運。新時期小說的人物趨于性格因素的多重結構,十分復雜和豐富,可以說回歸了魯迅小說的視角。
二、正確對待文學遺產的繼承
魯迅在《拿來主義》一文中明確地指出,繼承中外文學遺產的正確態度和方法,也就是要以沉著勇敢、有辨別、不自私的態度,先占有,再挑選,也就是“棄去蹄毛,留其精粹”。而魯迅本人就是繼承中外文學遺產的典范。
擇取中國遺產中的精粹,融進外國遺產的新機,將使我們的文學創作更加豐富多彩。我國當代文學中較有成就的作家,多直接或間接地受益于魯迅的創作思想。例如王蒙就是一例,他前期的創作主要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到來,他開始向西方學習。但他本著魯迅“拿來主義”的精神和方法,并沒有像歐陽子、王文興那樣生吞活剝,而是吸取了現代派文學中多角度打破時空界限的敘述方法和意識流的表現技巧,使作品方法雖新但不失民族特色。他的《春之聲》《蝴蝶》等小說是融中西文化于一爐的代表作品。新時期涌現出來的一些青年先鋒小說作家,如洪峰、馬原等,他們多吸取西方后現代派的表現技巧,使自己的創作更前衛些,但也未失去民族本色。因為他們以本民族立場、思想觀點,寫本民族的生活,必然要反映本民族的風俗。他們大膽繼承外國文學遺產,用創作豐富了我們當代文學園地。這些都是與魯迅的思想影響分不開的。
三、堅持對人性進行探索
當代作家中,在表現小人物命運的創作中,如魯迅那樣不媚俗,不虛夸,堅持對人性進行真誠探索的人也確實不少。
魯迅不僅對大陸現當代作家有著深刻的影響,對臺灣現當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影響。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就是在魯迅思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他在小學六年級時,在一本不知從哪里得到的破舊的書中,讀到了《阿Q正傳》,這部小說集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說:“隨著年歲的增長,這本破舊的小說集,終于成了我最親切、最深刻的教師。我于是也知道了中國的貧困、愚昧、落后,而這中國就是我的,我于是也知道:應該全心去愛這樣的中國——苦難的母親,而當每一個中國的兒女都能起而為中國的自由和新生獻上自己,中國就充滿了無限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感謝少年時代的那本小說,使我成為一個充滿信心的、理解的,并不激越的愛國者。”
魯迅在《破惡生論》中說:“救國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魯迅思想一直活在現當代文學中,是現當代文學之魂。通過學習魯迅小說,可以增加學生對現當代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