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裝飾圖案是一種涉及面廣、為多種設計專業進行設計的綜合性的裝飾藝術形式。無論圖案怎樣變化,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才能使圖案產生協調有序的美感,而這些法則又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關鍵詞:裝飾圖案 規律 形式美
黑格爾認為,美的要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為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借以現出意蘊和特征的東西。”形式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但形式美不是自然形成的,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變而來,即從實用向審美的轉化。圖案的美來源于大自然,大自然客觀存在的形式美陶冶了人類。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人們發現了自然界中美的規律,如夜幕中閃爍的星星,萬綠叢中的嬌艷欲滴的鮮花;人體的左右對稱,五官“三停五眼”的數比關系;鳥兒羽毛有秩序的排列,葉子由大到小有韻味地生長。這些是物的創造,也是美的創造。裝飾圖案的形式美規律主要體現在節奏和韻律、比例和尺度、對稱和均衡、對比和統一等方面。
一、節奏和韻律
唐朝詩圣杜甫《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意境,體現出充滿節奏和韻律的美感。節奏和韻律是音樂用語,在畫面中多表現為把形象有規律地連續起來,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規則地、有秩序地發展變化,從而產生出具有美感,且富有韻律感的畫面。條理與反復是構成節奏與韻律的基礎。
圖案的節奏是簡單重復排列的形態或構成,是視線在時間上所做的有序活動,是由一個或者一組單位反復、連續、有條理地排列,也可以是等距的,也可以是漸變的、發射的,以實現變化起伏、曲直轉折、漸變漸收、來回反復的節奏感。節奏具有整齊一致的機械美的特點。
在自然界中,許多植物的形態和花紋生長很有規律,變化也很有秩序,排列十分有節奏且富有韻律。韻律是有變化的反復,是在節奏基礎上的豐富、發展。它賦予節奏以強弱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節奏是韻律形式的單純化,韻律是節奏形式的豐富化,把握好節奏和韻律的關系很重要。一般所講畫面韻律感不夠,主要是指缺乏變化,過于雜亂。韻律是形式美的靈魂,也正是韻律的魔力使形式美具有神奇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由此可見,韻律在圖案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
二、比例與尺度
運動中的人物四肢的動態是畫面的焦點,適當地夸張它們與身體的比例關系有利于動感的傳達。而有意識地夸張動物腿部和尾巴及長度,同時強調犄角的造型,會使圖案中的動物更具神韻,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使視覺觀感更加刺激。這就是比例與尺度在裝飾圖案中的運用。比例是指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通過面積、長度、輕重等的質與量的差距所產生的平衡關系。
從傳統的黃金比例到現代的相等的、勢均力敵之比,體現著不同時代的美。認真研究圖案與裝飾對象、圖案內部各造型要素之間的比例尺度關系,這就是比例與尺度的法則。要使圖案得到很好的表現,就必須使形象和色彩等構成因素通過彼此互相關聯組合而具有美的比例。比例在圖案中的表現形式不受事物在自然界當中真實比例大小不一的限制,由注重自然比例變為注重畫面比例。
比例和尺度在圖案中運用非常廣泛。運用適當的夸張比例,用豐富的想象力來擴大事物本身的特征,從而增強其表達效果。在圖案中,借用夸張的這一表現手法,可以獲得某些特殊的感覺和情趣。
三、對稱和均衡
在自然界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對稱和均衡的例子,譬如花卉、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形體。對稱與均衡是動力與重心兩者的矛盾統一所產生的形態,是圖案求得重心穩定的兩種結構形式。對稱也叫均齊,是依假設的中軸線或中心支點為基準,把原始形向上下、左右或周圍反復配置所形成的等量或等形的“鏡式反映”的結構形式。對稱在圖案中最常見的形式有左右對稱、上下對稱、放射性對稱(放射性對稱即有一中心點,所有的形都是從點的中央向外排列,有較強的發射與向心效果)等,統稱之為絕對對稱。
對稱表現了力的均衡,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構圖形式。對稱在視覺上給人的感覺是有序的、和諧的、莊嚴的,具有一種安定美。對稱誠然有序,但它缺少變化,給人一種呆板、單調的印象。如果在絕對對稱中出現形、量、色上的微小差別,同樣使量感也達到平衡,這種構成效果較之絕對對稱形式而言更富有活力,它追求的是一種視覺上的量的平衡,這種形式叫做相對對稱,既有對稱中穩定的特性,又顯得活潑和自由,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視覺感受。圖形上下或左右相反的對稱則稱之為逆對稱,逆對稱的表現手法使得畫面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在視覺上更有意思。
在自然景觀中,山巒的起伏、河流的曲折、植物的群落、云霞的飄移,乃至村莊的坐落和畜禽的棲止都生動地描繪了均衡的美感。均衡是指紋樣在假設的中心線或支點上下、左右或周圍配置不同的圖案形式,是由形的對稱變成力的對稱,給人以等量不等形的感覺,是一種有變化的平衡。均衡與對稱相對比,更具有靈活多變的美感,較難掌握,主要依靠經驗來判斷。
四、對比與統一
亭臺樓閣與涓涓流水,累累碩果與枯藤老樹,內核心與外殼,一黑一白,一繁一簡,一疏一密,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強烈的反差。對比是指圖案中質和量方面存在差異的各種形式要素的相對比較。運用對比的手法,可突出某種形象和內容,使一事物區別于另一事物的特有因素顯現出來。對比在畫面上所產生的效果是變化的,如果缺少對比變化,其形象千篇一律,便會讓人感到單調。然而,如果變化過多,讓人眼花繚亂,則會失去美感。所以,在圖案設計中既要有適度的變化、對比,同時又必須注意處理好各局部之間的關系,使之和諧統一。對比的表現形式在造型方面有大小與輕重對比、粗細與疏密對比,也有形象對比、肌理對比等;在構圖方面有虛實對比、聚散對比、圖地對比(即形象與底色的對比)等;在色彩方面有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色相對比等。裝飾圖案正是靠眾多的對比因素產生的豐富變化。
統一與對比是對立存在的。一幅好的圖案中,不能沒有對比,失去對比的圖案,使人感到呆板,枯燥無味。統一是將圖案中多種形狀、色彩、方向、距離等原理組織起來,賦予其秩序的狀態,從而產生和諧的美感。
總之,形式美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認識。它來源于人們對形式感覺經驗的總結。人們對這些美的形式進行探索和研究,使之形成了有規律可循的法則。雖然人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有時代、民族的差異,但同時也有繼承性、共同性,它是社會內容的累積實踐。因此我們要學習形式美的法則,運用形式美的法則來發現美和運用美,從而創造更多讓人賞心悅目的裝飾圖案。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