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師抱怨學生難管難教、學生愛沖動頂撞老師;學生反感老師上課枯燥、不懂傾聽……師生之間的矛盾似乎每天都在中職學校里上演。其實,中職學校的老師也有許多無奈:學生上課不聽講、不尊重老師的勞動、不遵循前輩的教誨、作業完成質量不盡如人意,諸如此類在教育教學中常碰見的問題和疑慮一直困擾著中職教師。如何消除這種師生對立情緒,增加學生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管理工作經驗,擬從教學的支點方式與管理態勢兩個維度,對此做一闡述。
關鍵詞:支點方式 管理態勢
“支點方式”是指教師在教育學生時的具體抓手,如某一事件、某一情景、某一言詞、某一故事、某一次共同經歷等等,這些統稱為在教育管理中的一個“支點”。“管理態勢”則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的關愛、信心、知識、懲罰,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語言方式、管理理念、管理習慣、知識存量、感情付出、人格魅力等對學生產生的可以引導、改變、感化的一種教師管理“軟實力”。
一、教師在學生管理中頻遇困難的原因
1.中職學生曾飽受教育偏見
在唯中考上線率論英雄的現實社會教育背景下,小學初中教育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思想素養等方面的教育,缺乏關懷主動性,讓學生在成績面前自然地“優勝劣汰”,將更多教學資源和關心輔導傾注于幾個尖子學生,以完成所謂的升學率。長此以往,那些位列“優秀生”行列之后的孩子就開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教育視野之外,他們在心理上遭遇了許多輕視與偏見。最后,只有職業學校接納了他們。
2.家庭教育缺乏與職校教育的協調機制
經筆者調查發現,職校學生在單親家庭的比較多,相對于普高學生,其父母或親屬的文化程度也低得多;職校學生家庭背景復雜,家庭年收入普遍偏低,家庭暴力盛行。這些特殊的家庭因素不僅給中職學生帶來了缺乏關心與鼓勵的成長環境,也使職校老師與家長溝通存在代溝與困難。家長不配合,甚至認為是職校教育存在不足,中職教師在管理工作中難以爭取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生管理被局限于校園內。
二、中職學生管理常見模式
由于上述兩種原因,導致中職學生的心態悄然發生了變化,筆者將其歸納為五種類型:放任墮落型、得過且過型、暴力傾向型、不合作自由型、失落自虐型。中職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學習方法和處事方法的改變,給中職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在不斷尋找學生管理最佳方法的過程中,中職教師隊伍也發生了分化,出現以下幾種模式。
1.絕對權威型
學生的叛逆個性,以及長期而繁重的育人管理工作使得一部分中職教師備感疲憊,負面情緒累積,變得脾氣暴躁。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有時顯得不夠理智與民主,常搞家長制,與學生缺乏正常溝通與交流。絕對權威型教師極易讓學生產生不信任感,引發抵觸情緒,陷入惡性循環。
2.管理懦弱型
由于自身性格的某些不足,部分老師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管理弱者,他們游離在管理邊緣,賞罰不明。面對學生出格等問題顯得束手無策,甚至到最后對學生的各種不良習慣無可奈何。漸漸地,這些老師會覺得學生不像學生,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不但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也沒有得到同事的認可和領導的賞識。長此以往,一些人慢慢淡出教師隊伍,而留下來的人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無明確的目標。
3.厭惡憎恨型
由于學校、家庭、社會等綜合因素,致使中職學生的行為規范異于常人,而教師對于這類學生的快速到來尚沒有心理準備,在長期“非理性”管理背后,他們開始對學生產生厭惡感,習慣戴著有色眼鏡進行班級管理。
4.無理告狀型
鑒于學生管理頗有難度,不少中職老師寄希望于獲得家長的支持,學生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告訴家長,這讓很多學生開始厭惡老師,甚至對老師的綜合品質產生質疑。不僅如此,家長還要一遍遍往學校跑,耗時費力,容易對學校產生管理不力的錯誤判斷。
5.放任自由型
多方努力仍沒有結果,很多中職教師便覺自己黔驢技窮,開始破罐子破摔,任憑學生我行我素。而教師管理制度的缺陷,也導致學校很難對教師進行過分嚴厲的處罰或有效的激勵,這就更加劇了放任自由型老師的敷衍情緒。
三、教師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不難想象,“管理態勢”是由無數個堅強的“支點”堆積而成的,而強大的“管理態勢”同樣讓我們的“支點”更有附著力。在此,筆者擬從課堂、生活等幾個方面闡述提高教師管理能力與效率的幾點方法。
1.打鐵自身硬,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量
學生需要什么就能知曉什么,而且是與學科內容、技能發展和職業需求息息相關的實際內容,所有知識都能建立在課內知識的層面上并無限擴展。例如在上一堂關于合同內容的課程時,先將一些合同欺詐的案例與學生進行分享,然后結合時事,上升到國與國層面的各種條約、協定等,講一些學生最喜歡聽但又不脫離合同內在含義的案例,并讓學生來一次模擬簽約。
雖然將大量時間用于案例分享、實踐體驗,只用很少的時間來講課本知識點,但學生掌握得卻出人意料的快。不僅如此,學生也開始喜歡、期待這樣的老師能多來上幾堂這樣的課。
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因材施教
合理運用肢體語言,敏銳地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用最適宜的言詞恰當地給予學生提示或者訓示。對付比較調皮的學生,要用幽默的語言;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要用親切的態度待之,因材施教。
3.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用誠信來管理學生,用行動來影響學生,教師要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只有教師對自己嚴格自律,學生才會遵從教師的理念,受到教師的啟發與引導,成為一個“誠信”的接班人。
4.尊重學生的優點,寬容學生的錯誤
學生偶爾犯錯誤,教師要寬容并教育他,但如若學生不斷地犯錯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就必須輔之以懲罰手段。其實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師對常犯錯誤的學生失去耐心、真心和同情心,把他們推向管理的邊緣,讓他們飽受冷落與孤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優點,寬容學生的錯誤,同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規避錯誤。
5.多點時間陪學生
“這樣的學生我沒辦法上課”“這樣的學生我沒有辦法管理了”……中職教師常有這樣的抱怨,可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的老師應該反思:除了上課、跟班之外,是不是花時間與學生交流過?是否在公開場合談論過學生的好?有沒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正面教育能讓學生產生無窮動力,反面批評則會讓學生慢慢自虐,因此教師要多花點時間陪學生,多表揚、鼓勵學生,幫其樹立自信心。
6.學會“端平一碗水”
在同一個錯誤面前,教師不能偏袒自己喜歡的學生,不能給學生留下一個不公正的形象。一個公正管理者的形象,能讓學生充分信任老師,進而為老師施展管理才華創造空間。
7.不要袒護自己的學生
學生難免犯錯,但如果學生所犯錯誤和兄弟班級有關、和別的老師有關,作為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都要首先教育自己的學生。對的加以引導,錯的立即糾正。教師應該努力感化學生的無知與仇恨,切不可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因為管理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全員參與,而不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相互對抗與消極對待。
8.學會守信,作學生的表率
教師不要用太多的理由搪塞諸如“我為什么遲到”等問題,不要用太多的行動來修正先前的錯誤行為。作為學生的表率,教師更要信守承諾,用守信的言行來為學生樹立榜樣。殊不知,學生也在期待著老師能一言九鼎,期待著老師也有勇于承認錯誤的正直人品。
9.提高穿著品味,樹立正確導向
學生不止期待老師的知識,也還在期待著老師的穿著與裝扮。就如同“一個漂亮的女生通常能博得眾人的好感,一個儀表清爽的小伙同樣令人心儀”的簡單道理一樣,教師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當前,有不少中職教師對自身儀表不加注意,發型、容妝過于時尚另類,著裝過于暴露、性感,這不利于學校管理和約束學生。其實,一個注重自身穿著的老師更能夠博得學生的好感,而一旦有了好感,深入貫徹學校的管理制度也就不是難事了。
10.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受外界干擾
筆者在從事班主任工作期間曾遇到過一件至今難忘的事情。幾個學生因為不斷地犯錯誤,被許多老師定性為不可理喻、屢教不改。盡管筆者覺得他們還沒有到非要退學、開除的境地,但在其他老師一次次的言詞討伐之下,筆者放棄了自己的觀點,決定開除他們。令筆者感到詫異的是,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一般都不會顧念老師的好和學校的好,但我們聽到的卻是他們還在說班主任的好、學校的好。由此可見,只要教師有了強大的“管理態勢”,學生的思維模式中便會植入教師的為人理念、為師理念,從而引導他們怎么去做,怎么去發展。因此,教師要非常謹慎地對待我們所管理的每一個所謂的好生、差生。如果我們的“管理態勢”有利于教育學生,勢必會增加老師的知名度、學校的美譽度,還能夠改善學校的社會影響。何樂而不為?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了解到一個能真正讓學生心服口服的教師所應具備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及一個讓學生心儀的老師該如何成長。我們能夠串連我們所有的努力,也能串連我們所有的付出,那就是我們在進行學生管理時,那種時時、處處都能給予學生壓力、感化力、向心力、引導力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的“管理態勢”。如果你形成了這種“管理態勢”,那么任何一次和學生的交流都會變得游刃有余,任何一次面對犯錯誤學生的處理都不會措手不及,任何一次感化誤入歧途的學生都會變得智慧無窮……同樣地,所謂“一次”造就了我們“支點”的強大附著力,我們還害怕學生犯錯誤嗎?我們還害怕學生給我們出難題嗎?如果真能夠利用好我們手里 “管理態勢”的工具,相信我們離成功的管理者就不遠了,讓我們共同期待,互相勉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機電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