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三自”教育是學生為實現自我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活動。在中職學校開展“三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三自”教育 綜合素質 培養
一、中職學校開展“三自”教育的必要性
主體性是人自身不斷進步的動力和源泉,人的價值在于人的主體精神的弘揚和主體潛能的開發。“三自”教育突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發展性,確立學生在學校一切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管理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中職學校開展“三自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認識自己,在“自我管理”中規范自己,在“自我服務”中提高自己,從而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搭建“三自”教育平臺
1.突出自我教育,讓學生自我發展
(1)榮譽申報制度。學校在全校范圍內推行榮譽申報制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推出標兵班委、優秀團隊、文明守紀團隊、儀表規范團隊、衛生整潔團隊、“兩操”標兵六項集體榮譽和孝敬父母標兵、學習標兵、尊師模范、勞動模范、進步學生等20多項個人榮譽稱號。在學期開始時,教師指導班級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確定班級和個人的奮斗目標,制定實施方案。通過方案的自我實施、自我協調和控制,使外在約束內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實現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和自我提高,讓不同起點的學生在不同層面上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
(2)主題班會。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班委、團委根據班級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自擬主題,進行設計、準備、實施,使學生參照相應的主題內容,檢查、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
(3)校園文化。學校每學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科技文化藝術節,舉行技能大比武,讓學生在技能比拼中找到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產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要求和愿望。
2.以學生為中心,形成自我管理體系
自我管理即讓學生轉變角色,變被管理者為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和班級管理,確立了學生在學習、活動、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學校要充分發揮學生、班級及學生會的作用,建立學生—班級—學生會的三級自我管理體系。學生個體根據自身情況申報進步學生等個人榮譽稱號,確定學期個人奮斗目標。班級根據班級建設管理情況申報標兵班委等多項集體榮譽,建立班級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對班級多層次多系列的目標進行管理,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學生會負責校一級學生自我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參與學校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及學校活動的策劃、組織,對班級的自我管理進行指導、監督和定期檢查。
3.創設條件,增強自我服務意識
(1)開展文明服務周活動。文明服務周活動是在學校學生科、團委、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開展自我服務教育的活動。全體學生每學期必須參加為期半周或一周的文明服務崗工作,各崗位有明確的職責要求,主要職責為各崗范圍內的清潔、保潔和學生違紀情況的檢查,以及協助教師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上崗時間為早操和早自習時間段、上午第四節課、下午第三節課和其他課間時間(每節課推遲五分鐘上課)。文明崗學生要配帶文明崗標志,班級值周情況每天由行政值日干部和學生督察負責填寫工作考評表送學生科備案,在考核欄中公布各班成績。這樣極大地增強了學生自我服務意識和勞動觀念。
(2)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學校團委組織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承擔著各種公益勞動與社區活動任務,如參加“交通指揮崗”“社區服務隊”等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服務意識、協作和溝通能力,也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其將來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多層次的學生監督管理和培訓體系
學校建立了學生—班級—學生會—督察的多層次的學生監督、考核、評價管理體系,由學生科負責對全校的“三自”教育活動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及時、準確地掌握實施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和糾正,對優秀團隊和個人進行獎勵,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班團干部是學生、班級與學校溝通的橋梁, 是發揮學生“三自”作用的中堅力量,在“自我”教育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培訓,指導他們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健全和完善學生干部的選拔和考核制度,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使“三自”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更好地發揮它的育人功能。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