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創新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的四方面要素:目標設計、內容設計、策略設計與檢測評價設計,這也就是課堂教學創新的路徑。課堂教學創新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能、優化教學過程作為其歸宿。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 溯源 路徑 歸宿
課 題:本文系河北省政研會2012年立項課題(項目編號HBSZKT-2012017),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12SH031)的階段性成果。
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的活力和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隨著社會矛盾的增多和領導干部工作復雜性的加劇,領導干部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而縣處級領導干部作為社會管理的中堅力量,正處于矛盾和壓力的夾心層,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工作態度直接關系到各個單位的執政效能。因此縣處級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調查分析縣處級領導干部的心理狀況已成為一項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現實課題。本研究從心理工作環境和職業倦怠的視角對縣處級領導干部的心理狀況進行初步的研究,這對于優化縣處級領導干部的心理工作環境,維護其心理和諧與健康、提升中層干部的執政效能具有重要價值。
一、心理工作環境和職業倦怠的概念與評定
心理工作環境又稱為職場社會心理環境,主要指個體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和社會方面的一系列影響因素,包括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各種壓力、工作自主性、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外在付出與回報失衡狀況、內在投入程度以及在工作中獲得的支持程度等。本研究主要依托“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和“付出—回報失衡模型”兩個理論框架,采用工作內容問卷和付出回報失衡兩個問卷來測量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支持、外在付出、工作回報和內在投入六個方面的心理工作環境的特性。
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工作耗竭和職業枯竭等,是指個體在長期工作壓力下,由于個人感知到的資源和現實要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個人資源持續消耗,從而引發的身心疲憊、精力耗竭為特征的心理與行為癥狀。本研究主要依據“Maslach三維度理論模型”,采用CMBI職業倦怠量表來測量情緒耗竭、人格解體和缺乏成就感三方面的職業倦怠的特性。
二、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心理工作環境總體狀況
參與本次調查的縣處級領導干部共有315名,均為來自河北省委黨校不同班次的學員。其中男性220名,女性95名;年齡范圍為35~59歲,平均年齡為46±8歲;職位分布為處級正職180名,處級副職135名;單位性質分布為政府機關126名,事業單位112名,企業77名。
按照“付出—回報失衡模型”理論,外在付出與工作回報的關系決定了心理工作環境的性質,二者的比值R可以直接評價心理工作環境的性質。比值R>1表示付出回報失衡,處于不良心理工作環境;R≤1表示付出小于或等于回報,處于良好心理工作環境。本研究發現,工作要求與工作自主性比值大于1的占總樣本量的48%,即有近一半的縣處級領導干部反映感受到較大工作壓力,感到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這可能是由于受個人因素和職業特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中層領導干部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因此產生了付出回報失衡狀態,而這種狀態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工作環境,使他們處于不良心理工作環境。
按照“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理論,心理工作環境的性質由工作要求與工作自主的關系所決定,由此,可以把心理工作環境分為四型:高壓力工作型、積極工作型、低壓力工作型和消極工作型。其中處于高壓力工作型的個體歸屬為處于最差心理工作環境;而處于積極工作型的個體歸屬為處于最優心理工作環境。本研究發現,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中有10%的人員為高壓力工作型,28%的人員為積極工作型,49%的人員為消極工作型,13%的人員為低壓力工作型。由此可見,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中有10%的人員處于最差心理工作環境,有28%的人員處于最優心理工作環境,即有10%的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反映職業壓力較大,個體處于高壓力、高緊張狀態,而28%的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處于“有益壓力”之下,個體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由具體分型上可知,有近50%的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在低壓力工作之下缺乏自主性,處于被動的消極工作狀態,因此適當提高工作要求,施以有益壓力,著力提高他們的工作自主性,是優化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心理工作環境的路徑之一。
三、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職業倦怠總體狀況
依據“Maslach三維度理論模型”,職業倦怠分為零倦怠、輕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4個水平。本研究發現,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總體處于中度職業倦怠水平。在個體檢出率方面,有90%的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出現了職業倦怠,其中51%的縣處級干部處于重度倦怠狀態,而處于輕度倦怠和中度倦怠的縣處級干部占總樣本量的18%和21%;只有10%的縣處級領導干部處于零倦怠狀態。這表明河北省縣處級領導干部群體中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其中一半以上的縣處級領導干部處于重度倦怠狀態,職業倦怠情況不容樂觀,應引起政府部門的足夠重視。
四、對策和建議
1.有針對性地加大領導干部心理工作環境研究力度
心理工作環境是近年來學術界開始關注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它對于組織和個體保持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工作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本研究所揭示的近半數的縣處級領導干部處于不良心理工作環境,處于付出回報失衡狀態,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為此,建議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更大范圍的領導干部心理工作環境調研,全面了解當前領導干部心理工作環境的狀況和影響因素,并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2.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領導干部素質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需要通過必要的輔導幫助領導干部自主認識和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增強尋求必要的心理輔導的主動性;其次,培訓領導干部積極學習心理調適的技巧,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技能,能夠對一些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自我調適;最后,建議有關部門在例行的干部體檢中把心理健康納入體檢項目,定期測試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節,以使領導干部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況,處于良好的心理工作環境之中。
3.積極營造關注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
各級組織要充分發揮社會主導力量的積極作用,營造有利于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一是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對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程度;二是積極引導社會團體關注領導干部心理健康,發揮社團組織的獨特作用,有效預防和減少領導干部職業倦怠,營造和諧的心理工作環境。
總之,領導干部的心理工作環境和職業倦怠是需要社會、組織和個人共同重視并努力解決的問題,只有多方合力,才能使領導干部在良好的心理工作環境中以飽滿的熱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擔負起管理服務的重任。
(作者單位:河北聯合大學心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