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結合一體化是將職業教育的教學與企業的生產勞動相結合,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一體化教學六步教學法,采用任務引領,工作仿真的教學模式。技能競賽提倡的是一種項目化、任務化的教學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將技能競賽的教育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任務引領、學做結合等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得到體現,學校的教學、實訓實驗條件進一步得到優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顯著提高。
關鍵詞:工學結合 技能競賽 任務引領 應用
隨著學校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深入,將各門課程按模塊分成若干個工作活動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既能相互協作又有競爭的學習活動小組,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一體化教學六步教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研討探究、動手操作,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采用任務引領,工作仿真的教學模式,引入競爭機制,應用競賽的理念和方法,將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技能競賽提倡的是一種項目化、任務化教學要求。競賽導向結合學校一體化教學建設,重視技能訓練,加大了實訓設備投入、重視社會需求,任務引領、學做結合等理念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得到體現。
一、均衡分組引進競爭
教師按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氣質類型、組織能力等將班級學生均衡分組。在授課過程中各組之間無論在自主研討學習,實施方案的制定,小組方案的展示發言,計劃的實施過程以及活動成果評價等都形成對抗,讓競爭體現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感知認識,增加興趣
在教學項目進行前,教師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入實訓室,讓學生參觀該項目成果,直接接觸硬件設備,對硬件產生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明了要完成怎樣的工作任務,學生能夠很快地提升硬件操作水平,提高對應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單片機大賽集訓,為了讓參加省技能大賽的學生學習進度,培訓時直接將學生帶入實訓室,讓學生在培訓一開始就直接接觸硬件設備,對硬件產生一個直觀的認識。通過逐個認識設備模塊,學生能夠很快地提升硬件操作水平,打好對應的理論基礎。在教學中教師也采取這一方式,學生上課伊始,就進入單片機一體化工作站,馬上就認識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這樣,比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講解、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好了許多。由于學生可以見到、觸摸到真正的單片機,這樣的教學能在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任務引領,工作仿真
在大賽培訓中,采取下達任務,學生完成的培訓方式。每次下達一個模擬實際工作任務的學習目標進行訓練,讓學生以“工作任務”為動力,完成培訓計劃,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采用工學結合一體項目驅動教學法,授課前準備好貼近企業實際(或企業實際案例)的項目作為教學工作任務,由學生通過自主查詢參考學材,自主探究研討,自主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大賽訓練時有一個設計按鍵電話的任務,任務要求有0~9的按鍵,并且在按下按鍵時能顯示對應的按鍵數字。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設計是可以應用到實際中的。同樣,我們將上述大賽的方法用到教學中,盡管教學的難度要比競賽培訓低許多,但仍可以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務”。比如:“我們設計一個按鍵報警器,要求按鍵第一次按下后,報警小燈開始閃爍;第二次按下時,小燈熄滅”;又如:“我們設計一個火警報警器,當按鍵第一次按下時,報警燈就開始閃爍,同時發出火警報警聲音;按鍵再按下時,小燈熄滅,報警聲停止。”這樣具體的工作任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在大賽培訓時,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務,這時就可看出學生學習方法的分別:有的學生一上來就專心看文檔,有的學生一上來就開始擺弄硬件,有的學生一上來就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技能競賽培訓要求學生達到一個好的結果,那就是比賽時發揮出色,取得好成績,但最能夠讓學生取得好結果的方法,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但此時教師要時刻控制學生的完成進度,在必要時做一些啟發性的答疑解惑,把握他們的前進方向,并觀察各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便于后期使用不同的培訓模式,實施分層教學。
在常規教學中,普通學生比參加競賽學生的能力較差,水平參差不齊,這就要求在對學生分組時考慮周到,使小組劃分盡量均衡,這樣就解決了個人能力有限的問題,同時學生在小組工作中提升了溝通能力與協作能力。教師在常規教學中密切注意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強調小組內合作,并通過“對合作溝通情況打分”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