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探討技工學校文化基礎課教學的現狀問題,并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文化基礎課 教學改革 建議
一、技工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現狀與問題
1.學生基礎差,文化基礎課教學難度大
技工學校的生源質量較差,來技校上學是為了“學一技之長”找個工作,對文化基礎課沒有興趣,聽不懂、學不會,甚至有的學生直接放棄。所以,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文化基礎課沒有信心,更缺乏熱情。因此,文化基礎課教學面臨很大困難。
2.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文化基礎課作用難發揮
在學校內部仍然存在著重視專業課、輕視文化課的現象。當然,專業技能培養是技工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技工教育的生命線。但是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使得“專業技能”與“文化基礎”之間權重失衡,致使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培養和發展受到影響,培養出來的人才發展不夠全面,心理素質較低,缺乏自信,轉崗再就業能力差。此外,如果忽視基礎文化素質的提高,專業技能發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約,難以進行自我教育與提高,影響、限制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繼續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3.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全面,文化基礎課無足輕重
在技工學校教育中,專業課教學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完善的學校、社會考核評價機制,各種等級證書的考核使各專業知識的評價厚重有力。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能否取得到專業等級證書作為評價這個學生學習優劣的標準。而文化基礎課教學則缺少強有力的外部評價機制,內部評價機制又不夠完善,對教師而言是教得輕松,對學生而言是學得輕松,文化基礎課教學的考核評價缺乏嚴謹性科學性,致使文化基礎課的地位無足輕重。
二、技工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建議
1.提高認識,處理好“專業課”與“文化基礎課”的關系
文化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工作、生活、成才、發展的重要基礎。造成“專業技能”與“文化基礎”之間權重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文化基礎課的地位和學科價值認識不夠。其實,“專業課”與“文化課”之間并不是矛盾對立的,寬厚的文化基礎是培養扎實專業技能的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技工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狹窄的專業技能訓練,必須注重對學生普通文化素質、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實現“文化高移、基礎寬厚、技能復合、素質全面”的技工教育目標。因此,我們要提高對文化基礎課教學在技工教育中重要性的認識,使文化基礎課程真正體現其學科價值。
2.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文化基礎課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不搞一刀切,可實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主要的著眼點是解決基礎差異大和學生同步發展的矛盾,減輕各方面的壓力,不斷樹立學習和教學的信心,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就業做好職業素質和技能的準備。同時,在分層教學中,大膽地引入自主選擇的因素,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層次,善于激發培養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勤奮學習,自我發展,以切實提高整體素質。其次,要選擇適合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基礎知識水平,選擇既趣味濃厚、知識性強、容易接受,又能對學生成長起到積極作用的內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端正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要有耐心、細心、熱心、恒心、愛心。要深刻認識到技工學校教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要看到技工學校教師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要樹立知難而進的勇氣和信心,履行好我們的教育職責。
第二,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加強文化課教學改革,在教學設計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討論式、活動式等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上多運用互動式、問答式、啟發式等全員參與的形式;在教學手段上,借助于現代高科技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定地落實主體性教學的思想,把學生的學習效果放在首位,把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作為教學的落腳點,才能有目的地不斷鉆研教法、學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三,教師要拓展多種渠道,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依據技工學校教育培養目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通過電影、事跡報告、專業講座、就業指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懂得:僅有技術不算人才,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高綜合職業素質的優秀人才。提高學生對基礎文化課重要性的認識,明確文化基礎課的功能、作用,認識到文化基礎課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和對技校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加強督促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