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陣地。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機械制造技術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在機械制造技術課堂教學中開展討論式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機械制造技術 課堂教學 方法
一、機械制造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多、學時少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是由四門課程整合而成的。按照原來的計劃,每門課按照50課時計算,需要200課時,但是壓縮后是120課時,根據生產實際要求,教學知識點不能減少。因此,如何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
2.課堂教學的手段不豐富、方法不靈活
現今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依然采用的是以老師為主體,以書本為中心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差,因此,更談不上良好的教學效果。
3.課程教學體系安排不合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沒有給學生安排鉗工、熱加工、車、銑、磨等實習就進行課堂講解,使理論教學變得十分枯燥,本來很簡單的東西,由于缺乏感性認識,學生確難以理解和接受。
二、機械制造技術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進
1.重視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借助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簡單,易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如在講解CA6140機床傳動原理時,可以借助動畫演示,將主軸箱、進給箱、溜板箱中的傳動過程表達清楚。
2.采用借物比喻、引申比較,加強知識理解
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可以采取借物比喻、引申比較等方法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如在講解機床夾具原理時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用筷子吃飯的方法進行闡述。筷子相當于夾具,菜相當于零件,嘴巴相當于機床,筷子要準確地把菜送進嘴巴,必須要把菜夾緊,并且要確定嘴巴的位置,這與夾具的夾緊原理很相似。這樣使學生更便于理解掌握。
3.采用現場課堂教學,加強感性認識
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則利用現場教學,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教學效果。如車床、銑床、磨床的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操作方法等教學內容可以把課堂搬到實習工廠或者實驗室,通過教師講解、演示,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機床各部分的組成、作用、操作方法,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4.開展課堂討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如在講解制定工藝規程路線時,教師給出一張零件圖,讓學生分組討論編寫工藝,最后分別指出對方工藝的不合理之處,讓學生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站在學生中講課,提高學生聽講注意力
課堂教學活動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其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講課的內容、方式來回走動于學生中間,以便于隨時掌握學生上課的狀態,調整上課的方法和節奏。如筆者在上課時,站在學生中講課,來回走動,發現學生走神、睡覺、作和課程無關的事情,可以隨時阻止,引起學生注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保障措施
1.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思想認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陣地,作為教師不能認為自己講完課就是完成教學任務,而要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研究每節課學生應該獲取哪些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素質,并在課堂教學中認真落實。
2.教師備課要充分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內容多、要求高,要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對課程要進行整體規劃,每一節課的講課內容,需要的教具、場地、設備等都要做細致的安排,為后續講課打好基礎。
3.完善改進教室設備
教師要開展討論式教學,教室的座椅就要符合討論的要求。首先,座椅要能夠根據討論的要求移動,或者教室的座椅按照圓形、橢圓形、馬蹄形或者U形布置,方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