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機械專業課的特點,從教材內容出發,就如何抓住教學重點,正確處理重點、難點,探討新課的導入,明確課堂教學的步驟和方法。
關鍵詞:機械專業課 重難點 教學方法
在機械專業教學中,很多學生覺得學習難度大,知識抽象復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課堂教學過程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在課堂中,教師在講臺上苦口婆心,想方設法地啟發、引導學生,學生對枯燥的課堂知識還是無動于衷,提不起興趣,歸根結底,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如何改變這種教學情況,筆者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處理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的一些具體作法。
一、教學原則
一是明確教學目標,處理教材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用。
每一堂課都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了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能力形成為主線,將知識、實踐、技術等融為一體。特別是機械專業,它的專業實操性強,學生學習時應注意理論和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
二是正確處理重點、難點及關鍵點的關系。
大家知道,面面俱到、四面出擊的教學方法是教學的大忌,教師要想吸引學生,一堂課必須內涵豐富,重點、難點突出,層次分明,對重點內容能抓住主要要點。有些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還是關鍵點;而有些內容只是難點,而不是重點,也不是關鍵點,對于三者間的關系,要區別對待。這樣有助于解決重點的關鍵點,突破了它,突出重點的教學目的就容易達到;有助于解決難點的關鍵點,突破了它,難點也就沒有那么難了。
二、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有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案例法、演示法等,針對機械專業課的特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專業課的特點,總結以下“雙理”教學方法。
1.“理實”教學法
所謂“理實”教學法就是指按“課題簡述、現場參觀、演示講授、總結實踐”四個步驟進行的教學方法。
“理實”教學法就是在授新課前,教師對課題的知識點,先給出一個知識框架。如講平面連桿機構時,要求先給出實物名稱、分類、作用及用途的框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現場參觀”就是在簡述本次課的任務后,把學生帶到實習工廠參觀,讓學生親眼觀看實物的外觀、特性、安裝等。如在平面連桿機構的現場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親眼看到平面四桿機構在機械生產中的應用及其演變。接觸了真實的、活生生的具體事物,獲得的初步印象就比較深刻。通過這種方式的觀察學習,學生的頭腦里初步有了基本概念,回到課堂當中利用“演示講授”來鞏固知識,就是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模型的直觀演示來系統詳細地講授課程的重點內容,在學生感受到平面連桿機構的整個工作過程后,再學習其工作原理就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最后,在本節學習內容中,教師對整個知識點再進行系統總結,使學生能更加清晰地掌握本節的知識。
2.“理論”教學法
所謂的“理論”教學法就是指傳統的“四環節”學習法,即“學、講、練、評”,教師在教學中貫穿“預習閱讀、質疑討論、練習總結、效果點評”四個教學環節的方法。
“學”這里指的是預習閱讀,就是教師把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先讓學生自學,用筆在課本上作出重難點標記,將疑難問題記下來。學生自學時教師在課堂上巡視,注意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和掌握程序,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提示或解答。
“講”就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通過前面瀏覽教材內容,了解梗概,便可由此提出疑問,或者由老師根據教學重點進行質疑。例如在機械識圖移出斷面圖的畫法中,討論斷面圖與剖視圖的區別在哪里。對于機械基礎中的復雜結構及抽象概念,教師應多舉生產實例引入概念,使學生易于接受,能正確而深刻地掌握教材,鞏固知識。
“練”就是課堂練習,就是在學生自習和教師講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必要練習,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有三個階段:一是懂,二是會,三是熟。要熟練掌握知識,懂和會是前提,教師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由學生自己去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獨立完成課堂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懂、學會知識的基礎上向熟練的程度發展。
“評”就是效果反饋,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對于學生在練習中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和要注意的事項,系統地整理出來,讓學生對于本堂課的知識進行二次鞏固。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課堂結構是否合理,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從整體目標出發,使課堂有鮮明的個性,使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所用。
(作者單位:平陽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