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中華詩詞就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歷史,欣賞中華詩詞,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
【活動內(nèi)容】
一、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古詩文
下面的文字記錄了中華民族文化演變和發(fā)展的歷程,請將每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文學樣式及風格、代表人物及其風格一一展現(xiàn)出來,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古詩文的風采吧。
一看題目明含義;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來歷;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風格與手法;時代、流派要牢記:詩經(jīng)表現(xiàn)是現(xiàn)實;楚辭浪漫多比喻;漢代樂府很靈活;北魏風骨頗大氣;兩晉山水寄情意,陶潛首推屬第一;南朝愛情纏綿意;北朝邊塞鏗鏘詩;唐代鼎盛兩高峰,李詩浪漫杜現(xiàn)實,白詩兼?zhèn)淅疃棚L,無題含蓄劉禹錫;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數(shù)李煜;詞生唐代興于宋,豪放、婉約兩分支;蘇詞、辛詞多豪放,高歌“大江東去”,低吟“廉頗老矣”;婉約首推李清照,國恨家愁蘊筆底;元代詩型有變異,曲中可尋詩痕跡;明清詩作諷現(xiàn)實,鋒芒畢露抒胸臆;古詩源遠一脈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趣味練習
1.人物篇。
(1)“李詩浪漫杜現(xiàn)實”,“李”是指_______,“杜”是指_______。“白詩兼?zhèn)淅疃棚L”,“白”是指_______。
(2)“初唐清新有四杰”,“四杰”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蘇詞、辛詞多豪放”,“蘇”是指_______,“辛”是指_______。
2.作品篇。
(1)“晚唐哀婉數(shù)李煜”,具備此風格的詞有_______、_______。
(2)“兩晉山水寄情意”,具備此風格的詩文有_______、_______。
(3)“國恨家愁蘊筆底”,具備此風格的詩文有_______、_______。
二、詩中有畫與畫中有詩
藝術(shù)是相融相通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此詩為蘇軾題好友惠崇和尚畫《春江晚景》詩,如今惠崇的畫已不傳,而這首題畫詩卻流傳千古,成為膾炙人口的藝術(shù)品。許多時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趣味練習
1.請為下面的兩首詩文分別配上畫。
絕句四首(其三)
□[唐]杜 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天凈沙 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夕下,
斷腸人在天涯。
2.為下面的兩幅圖配上適合的詩。
圖1配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配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活處處有古詩文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國度。幾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與酒總有著難以割舍的不解之緣。在歷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僅僅是穿腸而過的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精神的象征。
趣味練習
1.酒廣告與古詩詞。
杜康酒,相關(guān)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杏花村,相關(guān)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沱牌曲酒,相關(guān)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相關(guān)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不少古詩詞的佳篇都訴說著與之千絲萬縷的情愫。請寫出與以下節(jié)日有關(guān)的詩句(每一個詩句不少于兩句)。
(1)春節(jié):《 》作者: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夕:《 》作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陽節(jié):《 》作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成果】
秋 思
——飄落的花瓣
□李志清
你從蒹葭蒼蒼的《詩經(jīng)》中款款走來,你在婉約多柔的宋詞中定格。
——題記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每讀到這句詩,我便不由得想到了秋天,它詮釋著離愁,充滿著無限的悲涼。
“秋花慘淡秋草黃”,是的,秋天的一切都是慘淡的。“寒煙小院轉(zhuǎn)蕭條”,秋天也是蕭條的,枯黃了草木,黯淡了花色。
“花謝花飛花滿天”,一個朦朧的秋日早晨,我走出家門,來到一棵月季下,月季依然那般紅艷。“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花瓣上沾滿了露珠。這時,徐徐吹來一陣習習的涼風,露珠滑落,片片花瓣隨風飄蕩,似婀娜少女在翩翩起舞。原來花也有蕭瑟的時候。我取下一片花瓣,它的最前端已然枯卷,但余下的部分依然艷麗,可怎樣也改變不了它凋零的命運。我輕輕地將它掰成幾半,任它在風中搖曳,不留痕跡。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秋天的梧桐樹也是凋零的。放眼望去,街道、鄉(xiāng)間小路,到處都是飄零的落葉。它們是寂寞的,離開了母體,任人踐踏,幾時能像盛春時節(jié)那樣,青翠地掛在樹梢?而如今,只給人一份荒涼感。
秋天,是慘淡的;秋天,是蕭條的;秋天,是荒涼的。月季、梧桐,有著多么美好的青春,“誰家秋院無風入,留得殘荷聽雨聲”。厄運是無處不在的,回首過去,是燦爛的追憶;展望未來,是精彩的人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的悲喜只在于那一份心境罷了。“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飄落了的花瓣、梧桐葉,總會像鳳凰涅槃般重生,也許,消逝才會有新的開始。
點評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引用大量的古詩文表現(xiàn)了自己對秋天的獨特思考。從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到膾炙人口的李煜的《相見歡》,整篇文章詩意盎然,文采斐然,可以看出作者的詩文積累很厚重,我們常說“厚積方能薄發(fā)”。同時,作者并沒有局限在悲秋低沉之中,而是意境開闊,感悟到“秋的悲喜只在于那一份心境罷了”,意味深長,令人深思。
【結(jié)束語】
漫步古詩苑,我們心曠神怡,我們流連忘返。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同學們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背景,提高自己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還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同時這也是我們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