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講解】
一、排比。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
(它們的關系是并列的)構成的。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可使文章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文章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總之,適當運用排比行文,能增強文章的語言氣勢,使其內容層層深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如:“我懂得了陽光雨露如何使樹木在大地上茁壯成長起來;我懂得了鳥兒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獅子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如何覓食,如何棲息?!保ê悺P勒《再塑生命》)這句話使用排比,交代了“我”在大自然中所學到的知識,側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
二、反復。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或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包括: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和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反復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增強其表達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如:“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郭沫若《雷電頌》)這句話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來表達了詩人要打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堅定信心和迫切心情。
三、反語。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
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辭手法。運用反語可以揭露、批判、諷刺和嘲弄消極方面,增加語言的戰斗力;可以鮮明地表示說話人的態度和立場;可以使語言生動有趣,增強說話或文章的幽默風趣感。如:“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兩句話通過反語,表達了作者對英法聯軍強盜行徑的強烈譴責與諷刺。
四、反問。反問是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反問的修辭是用用肯定形式表達否定的意思,否定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是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如:“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面對這樣的天文數字,人們豈能無動于衷?”(梅濤《生物入侵者》)通過反問,加強語氣,旨在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知識積累】
一、排比與其他修辭手法的區別:
1.排比與對偶:(1)對偶是兩個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或短語。對偶必須對稱,排比則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2)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2.排比與反復: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于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排比則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使用,側重點不在相同的詞語上。
二、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反問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而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預期表明作者的思想,而設問則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讀者注意,啟發其思考。
【實戰演練】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1)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 )
(2)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
(3)那個石匠笑著為父親托在肩
膀上,說是能一口氣背到家,不收石料
錢。( )
(4)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
2.根據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畫線處填寫一句,使之構成連貫流暢的排比句。
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讓奮飛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有遠方的呼喚,就不能讓尋覓的信念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撐;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3.對下列公益廣告運用的修辭手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說好普通話,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廣普通話”公益廣告)
理解: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學好普通話的益處。
B.別踩,我怕疼。(“愛護草坪”公益廣告)
理解: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小草的嬌嫩柔弱、惹人喜愛。
C.為何血濃于水?因為愛在其中。(“無償獻血”公益廣告)
理解: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引發思考,強調獻血這一善舉的意義。
D.欲望就像氣球,極度膨脹的結局只有一個——自我毀滅。(“反腐倡廉”公益廣告)
理解: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警示人們如不廉潔自律,就會自取滅亡。
4.下列句子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結合其中一種,說說它的表達效果。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聲對塘的聲聲喚,經風吹都能傳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輕搖,青蛙鳴叫,蜻蜓風舞,燕子貼水,波光蕩漾,都是池塘的應答。
——陳志宏《蕭蕭池塘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