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全國第六屆烹飪大賽上,張潔獲得了中餐服務的全國技術能手稱號。但誰能想到,這名技術能手居然是位從最苦最累的端盤子干起的女大學生,并且這盤子一端就是十年。
1999年大學畢業后,張潔來到嵩山飯店餐飲部工作。一名大學生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端盤子,收拾客人吃剩下的飯菜,刷碗……
她覺得很累,也很委屈,自己在家從來沒干過這些活兒。但看到身邊和她一樣大的姑娘小伙們都干得很認真,她也慢慢沉下心來,琢磨起自己的工作。
擺臺、設計臺面、斟酒等要想做好都是不容易的。就拿擺臺來說,餐具擺放時要十分精確地控制餐具間的距離,要求精確到毫米。張潔開始每天圍著餐桌端著盤子擺餐具,擺上再撤下來,一天不知道要重復多少遍,每天下來腳都腫了。為了練習斟酒,她自己花錢買來酒水往杯子里倒,然后把所有的酒杯放在一起,用一根線衡量杯中的酒高度是否一致。
身在服務行業,張潔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客人,她十分注重客人的感受和飲食習慣。“服務行業的工作最好的回報就是客人的贊譽,不管做什么,只要專心做下去一定能得到回報。”
她遇到過一位來自上海的常客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魚香肉絲和米飯。一次她偶爾聽到陳先生問了一句:這里有沒有羅宋湯?她暗暗記了下來,和餐廳的后廚一起上網查找配方和相關資料,終于為客人做出了一份羅宋湯。陳先生驚喜地說,沒想到你們這么細心,河南也能做出這么正宗的羅宋湯來!
畢業十幾年,張潔依然與每天與盤子打著交道,她說服務行業照樣能贏得尊重,自己的價值在這個崗位上得到了最大發揮。
創造價值是技能成才的必要條件
在咱們國家,大學生曾經是天之嬌子,何愁就業。這種狀況造就了幾代人的心理——大學畢業不做干部也是要做白領的!隨著高等教育的平民化,高校不再是神圣殿堂,大學生也不再天生必鳳凰。
今日之職場,充滿著風險和競爭。企業為顧客必須創造價值,方能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用人方面不看“廣告”(學歷)——看“療效”(業績)。那么,什么是有價值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經營導向的有效工作——有效地運用技能和利用資源,創造出企業需要的業績。放在服務業中,這種業績通常表現為服務的品質、顧客需要的品味以及顧客的感受。
張潔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今日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最缺乏的就是有效的工作技能,包括在工作中有效運用知識和利用資源的能力。無論是作為一代有知識的青年大學生,還是有技能的技校生、職校生,如何以平常心對待平凡的工作,這是成功的起點,也是張潔們在困境中最關鍵的選擇。
創造服務的價值,先要有做服務的本錢。要掌握本錢,先要有平常之心。有了平常心,學習技能才會有持續的動力——“用一根線衡量杯中的酒高度是否一致”,翻遍酒店服務標準和訓練規范,恐怕也找不到如此規定!她做了,而且做到了。
但是,有了做服務的本錢,并不意味著你就能夠創造價值,重要的是你要能夠有效地運用你的本錢。如何才是“有效”?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心”。客人既然問過羅宋湯,說明他就有這個愿望,那么我們如何有品質、有效率地滿足他?客人既然訂了飯,他又不能來了,那么我們就送飯上門。恐怕也沒有一個服務標準和訓練手冊會這么寫,這只能用心去體會——你站在客人的角度想到了,并超出了顧客的期望——你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價值,而且企業也會認為你是一個具有高附加值的員工。
你擁有多少知識,只能證明你的學習過程;你能夠有效地運用多少知識達成經營目標,才能證明你的能力。創造價值的過程,其實就是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你從哪里畢業,無論你做什么工作,你必須學會邁過這道坎。張潔用自己的成功告訴我們,今日職場,英雄不問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