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溝通能力已經是謀生乃至個人發展的必備因素。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人際間的交往。
職業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加之對新環境、新學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有的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膽怯、羞澀的心理。他們很多都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對語言及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知識都沒能熟練掌握,具體運用時不能夠適時、合理地調配詞匯及其他語言知識,使表達受阻,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容易喪失口才培養的自信心。因此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我表達意識,迫在眉睫。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介紹口才名家的故事,激發學生鍛煉口才的積極性
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靠著卓爾不凡的口才成就了一番事業。晏子使楚憑口才捍衛了國威和尊嚴,蘇秦以雄辯之才掛六國相印,唐雎說秦王不辱使命,藺相如“完璧歸趙”,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儒……近現代也有梁啟超、孫中山、聞一多等能言善講的大師。奧巴馬能當上總統也靠出眾的口才,他真正成為政治明星是在2004年7月民主黨全國代表大上,一講成名。兩個月后,奧巴馬以70%的高票當選為聯邦參議員,而后成為美國總統。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說:“世界上80%的財富和權勢,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20%的人是善于溝通的人。”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口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
劉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訓練系統》中說到:“在口才訓練系統中,有兩個舉足輕重的環節:一為思維環節,一個人思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為心理素質環節,心理素質是否良好,決定了人們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應有的顯現。”
職業院校應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將心理素質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知識,以便于正確指導學生,避免教育中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對心理素質教育至關重要。
三、加強實踐性技能訓練,讓學生“能說”
僅有說的勇氣是不夠的,還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演講就是學生說的一個重要的實踐形式。要達到能說的目的,首先要讓學生“有的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選取自己感興趣、認識深刻的題材,先寫好一篇演講稿并做到脫稿演講,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學習熱情,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演講比賽。如學生開學后,可以組織一場以“我的青春我做主”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在激發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口才,真可謂一舉兩得。
四、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全員參與
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比如:每次上課時,老師應抽出時間讓出講臺,讓學生們自己主動登臺進行試講。這樣既給了充分準備者以機會,又促使沒有充分準備的學生上進,臺上講得情趣盎然,臺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增強了競爭與參與意識,從而形成人人都踴躍、個個想登臺的競爭環境。為了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改變一個人講、其他人被動聽的局面,在試講之前教師規定臺下進行測評并當場交流,使講評相長。另外,待一名學生講完之后,臺下的學生可以當場提問,演講者即席作答。雙方各抒己見,或是相互爭辯、反駁,或是相互補充、修正,使課堂氣氛大為活躍,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還能使學生在準備演講稿時更認真,更細致地考慮到相關問題,以便于能及時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五、加強聽力訓練
口頭交流活動由“聽”和“說”兩部分構成。聽力本身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既包括耳的接收功能,又包括眼的輔助功能,更包括腦的分析功能。僅僅有好的先天素質是遠遠不夠的,后天的聽力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提高聽力能力,可進行抗干擾訓練、聽話注意力分配訓練、聽話暫留性記憶訓練、聽話理解力訓練等。學生通過聽力訓練,多聽多練,進而提高自身表達能力。
六、多閱讀,擴大自身知識面
要想練好口才,就要多看書,多閱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比如每天堅持看報紙,而且是有目的地看,把好的詞語和句子抄下來經常看。除了看每天的報刊、文摘,平時還要多看一些作家寫的書,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讓自己的腦子里儲存一定的東西。這樣,當你想要表達某些觀點時,想法就能自然、順暢、流利地表達出來。
[作者單位:安陽鑫龍煤業(集團)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