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人員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其業務素質的高低和道德水平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單位會計工作的質量。本文擬就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
會計職業道德是社會公眾對會計從業人員行為的共同要求,是會計從業人員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
二、會計的職業道德
1.愛崗敬業
會計人員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鉆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愛崗敬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
2.熟悉法規
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做到自己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關守口,同時還要進行法規的宣傳,提高法制觀念。
3.依法辦事
依法辦事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自己職業的形象,敢于抵制歪風邪氣,同一切違法亂紀的行為作斗爭。
4.客觀公正
做好會計工作,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本領,也同樣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觀公正的態度。否則,就會把知識和技能用錯了地方,甚至參與弄虛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務
會計人員應當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積極運用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6.保守秘密
作為會計人員,應當確立泄密失德的觀點,對于自己知悉的內部機密,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嚴守秘密,不得為一已私利而泄露機密。
三、會計職業道德缺乏的原因
1.利益驅動
缺乏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原因是利益的驅動。在與會計信息相關的利益中,處在首位的是單位利益。單位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各方面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其次,是個人利益。單位負責人作為單位管理的最高領導層,他們有能力也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職務、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
利益。
2.處罰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減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具體的規定上,現有的一些治假法規、處罰規定也顯得過寬。而且,輕的經濟處罰也往往是由造假機構來承擔,極少影響到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利益。正是由于會計造假的預期收益明顯大于預期成本,才會不斷上演會計造假的鬧劇。
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1.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任務有三條:一是建立法制嚴明、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二是建立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體系;三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三條都離不開會計工作、會計信息和會計管理。
2.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需要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要提高會計工作質量,要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會計人員就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德才兼備的理財者和管理者。
五、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1.建立一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會計隊伍
首先會計人員要“自律”。所謂“自律”,就是會計人員應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對照和自我調整,不斷提高自身覺悟和修養。其次,提高會計人員上崗標準,加強崗位培訓考核的力度,防止走過場,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2.建立和健全會計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實施一系列會計法規、規章、制度,基本保證了會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來,會計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亂、信息失真等問題,雖然與法律約束力不夠有一定關系,但執法力度不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切實貫徹實施《會計法》,加大會計工作執法力度,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強化對會計工作的監管。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紀問題,必須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總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任重而道遠,提高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水平,需要會計人員自身的不斷努力和社會各行各業的支持。
(作者單位:承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