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德育課新課改理念,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以趣激情,以情育人,構建情趣化課堂,從而優化德育課學習環境,讓德育課真正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道德素養的一座橋梁,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從統一走向多元,成為具有高尚品德的棟梁之材。
一、德育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趣”與“情”的突破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新一輪德育課教學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此。以趣激情,以情感人,真正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激發出德育課堂的創造力,煥發出德育課堂的青春,使德育教學永葆生命力。
1.“無趣”與“無情”是目前德育課教學的兩大問題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教學受傳統的思想政治學科體系的影響,被看成是“高、大、空”的政治口號和遠不可及的“空中樓閣”,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單純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死教書、教死書的問題,出現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著費勁的現象。德育課堂缺乏吸引力的問題逐漸成為德育課教學的最大問題。很多書本上的知識嚴重脫離了中職生的生活實際,他們沒有切身的情感體驗,更無法真正理解并落實到實際,使得學生學習德育課,大多是講起道理來頭頭是道,而做起事來沒有頭緒,造成知行的嚴重脫節。可以說,德育課堂缺乏實效性的問題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巨大問題。
2.“激趣”與“激情”是新一輪德育課教學改革的重點
2009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德育課教學大綱,提出“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時效性和時代感”。大綱指明了德育課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方向。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解決德育課堂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抓住情感體驗這一關鍵環節,一手牽起“知”,一手拉著“行”,才能真正實現知行的統一,解決德育課堂缺乏實效性的問題。
3.重新認識德育課堂教學中“趣”與“情”的內涵
德育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對“趣”與“情”的突破。趣,不僅僅是對于課堂教學知識探究的興趣,更是主動探索人生、踐行觀點的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構建綜合發展的人生素養。情,是指人們心理上對所認識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和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感體驗,通過師與生、生與生、自我間的對話與交流達成理解,從而形成自覺踐行的內驅力。育德是德育課的最終目標,基于道德體系的知識不同于基于學科體系的知識,它是一種理念、價值并指導實踐的綜合體。因此在德育課堂中的“趣”與“情”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為實現教學目標綜合起作用。在德育課堂上,教師應以趣味十足的活動、情景、案例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趣激情,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感悟人生、體味人生,從而將德育目標自覺踐行于實際中。
二、以趣激情、以情育人是德育課教學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將德育的情感體驗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以趣激情、以情育人是德育課教學的
關鍵。
1.音樂共鳴,激趣激情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效率同人的感官功能、學習方式和所運用的媒體有關。現代化的多元媒體手段在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了可能,特別是音樂的慎重選擇和恰當運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德育學習的興趣,達到情緒感染、烘托氣氛、進入情境的目的。音樂在德育課堂中不僅能夠成為非常好的教育手段,還可以成為教學的內容與載體。
例如在學習“正確對待貨幣”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各國不同的貨幣(美國、中國、泰國、日本、意大利),學生頓時沸騰起來,紛紛猜測,交頭接耳。在認識貨幣之后,教師叫學生分別回答。
教師:你認為貨幣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甲:可以買車、買房,買一切我需要的東西。
學生乙:生病可以買藥,上學交學費,買禮物送給家人或朋友。
學生丙:將來娶妻養子……
教師:很好!老師總結一下,就是貨幣可以滿足我們的消費需求。那么你怎么去得到貨幣呢?
學生甲:以后通過工作,獲得工資。
學生乙:向家長要唄……(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又說開了……)
教師:好,我們大家都知道了貨幣的職能,也知道通過一些途徑去獲取。那么現在我讓大家欣賞一首歌曲,看看到底該如何正確地對待貨幣?
(教師開始播放遲志強的《鈔票》——“是誰制造了鈔票,它在世上稱霸道,有人為你賣兒賣女,有人為你去坐牢……”)
這凄慘、哀怨的歌聲,讓學生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此時,筆者及時地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告誡學生對待貨幣應該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育學生走好人生的道路,幫助學生在掌握課堂內容的同時,更加了解思想感情教育的意義,達到了德育課的教學效果。
2.輕松幽默,激趣激情
幽默是融自信、謙虛、樂觀、寬容、機智、進取為一體的良好心態和各種表現藝術的高級形式。幽默教育使課堂氣氛充滿活力,使師生和睦相處;幽默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啟學生的心智,優化學生的個性;幽默教育使教師教得容易、教得開心,也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有效。
例如,在學習《經濟政治與社會》中“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導入形式。
教師:誰能說說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姜一軍”、“蘋什么”和“房一陣”各是什么意思?(當今的高中生大多熱衷上網,對這個問題肯定會有興趣的。)
學生反響熱烈,議論紛紛,最后歸納總結:這些商品的價格近期漲得厲害。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些商品的價格會這么猛漲呢?
學生思考中,有部分同學開始主動打開書本尋找教材中的知識……就這樣,在輕松的話題導入中,學生被自然帶入到課堂氛圍之中,開始探討為何近期綠豆、大蒜、糖、姜、蘋果、樓房等商品都出現了程度不一的價格暴漲。
3.故事感悟,激趣激情
故事是生活的一個影子,讓故事在課堂上說話,這是生活教育的一種積極嘗試。故事教學有著眾多超越傳統教學的優勢。教師將教學內容整合到故事當中,將教學重難點演變成曲折的故事情節,會使得課堂教學互動性更強,收效更明顯。
例如,筆者在講解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時,先講了一個《亞瑟王的故事》。故事讀完了,學生的情緒被故事深深吸引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里面蘊含著最樸素的哲學道理——人生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中職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往往一個選擇會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想想我們大多數時候總是以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別人的生活,卻從沒有想過人家是不是愿意。但當你尊重別人、理解別人的時候,往往得到的會更多。這樣的引導激發了學生主動的探尋,調動了他們積極思考自我的選擇。
4.聯系實際,激趣激情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學生的生活是德育教學的基礎和源泉,離開了生活,道德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沒有效果的。德育課教學必須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并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相貫通。德育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教學過程,都應體現生活性的特點。
例如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引言部分時,一開場,筆者就播放視頻“開啟充滿希望的人生”,給學生提出積極的期望。很多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以為然,甚至是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筆者故意忽略他們的反應,而是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視頻一結束,筆者就開始與學生交流。
教師:剛剛邁進中等職業學校大門的你,夢想過未
來嗎?
(學生們多數選擇了沉默,低頭不語。)
教師:青春時代是多夢的時代,這夢是多彩的夢,是編織未來的夢,是走向社會的夢。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美好的夢想能變成現實。難道你們從來沒有過夢想嗎?
(教室里依然沉默,教師環顧四周,用眼神鼓勵一名男生發言。)
學生甲:我從小就渴望做動漫設計師,可我爸媽一直認為我是荒廢學業。于是我干脆不管學業,全身心投入看漫畫、畫漫畫,結果成績也是一落千丈。我爸媽對我失望透頂,再也不管我的學習。所以我也只能來到職高讀
書了。
(教室里特別安靜,同學們雖都不愿說話,但明顯地表情、眼神都在發生變化。)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好嗎?
(所有的同學都點點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教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進入職高是無奈的選擇,你們可能很自卑甚至自棄,對人生前途失去了自信。但是請想象一下,如果你們以“失利者”的心態步入社會,會給自己、家人和社會帶來多么沉重的壓力啊。我們都愛自己,愛自己的父母,這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來表達,可是,愛需要行動,需要夢想。(演示課件:出現字幕“愛需要行動,行動實現夢想”)你們用什么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此時筆者分明看到學生內心渴望成功的愿望。其實中職生和所有人一樣,來到世上就是為了獲得成功,實現人生的理想。所以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給他們期望、機會、鼓勵,引導他們從濃重的失敗心理陰影中走出來,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恢復青年人應有的自尊和自信,以積極向上的“我會贏”的心態走上社會。這是作為中職德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必須重視的問題。
5.小品活動,激趣激情
小品具有短小、幽默、尖銳、通俗等特點,不僅觀賞性強,而且參與性強。特別是引導學生自編自演小品的過程還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可以誘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激活學生思維;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探究意識,從而實現對知識和道德的理解和運用;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在角色扮演的體驗中和反思提高的觀賞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愉悅性,增進了師生、生生的和諧關系。
例如在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中的“恪守道德規范,加強道德修養”這一主題時,針對社會現象,學生在課前分組準備了3個簡單的小品,然后分組展示,由學生自己談加強社會公德的必要性。
第一幕《戒心》:一對衣著入時的情侶手牽手邊走馬路邊丟垃圾,后面跟著一位環衛阿姨邊走邊掃。(畫外音:你們想讓環衛阿姨一直跟著嗎?)
當學生看到男女同學扮成情侶時,激動萬分;但當看到他們肆無忌憚丟垃圾和聽到畫外音時,都會心地笑了,懂得了時髦并不是外在的衣著而是行為的美。
第二幕《跨欄》:一個學生在繁忙的馬路中間,東張西望地跨欄。(畫外音:你不怕出意外嗎?)
學生看完馬上回答:他不怕死。
第三幕《睜眼瞎》:人擠人的公交車上,有幾個年輕人看到年老的、抱小孩的,不讓座,而是假裝看報、聽音樂、睡覺。(畫外音:年輕人,當你老去,當你懷抱小孩的時候,你會怎樣呢?)
有幾個學生馬上舉手,老師,我肯定讓座的,還講述了幾次讓座的經歷。有同學甚至說到,有一次他讓座,竟然有很多人以非常奇怪的眼神看著他,讓他很不舒服。筆者適時地引導他,他們是對你刮目相看,是對你道德修養的肯定。自己做了好事要自信,即使有人有異樣的眼光,那也是這些人缺乏社會公德。
學生在表演中進一步深入體驗,在后面的互動交流中各抒己見,智慧在碰撞中迸發出火花。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最后總結得出結論:遵守公德,人人有責;文明禮貌是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這既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也體現了個人的自尊與修養。同學們在這種模仿活動中,不僅學習了課本內容,更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為人處事的原則。
三、把握三點關鍵,拓展課堂德育的“趣”與“情”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課堂這個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平臺,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為了強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善于創設情境,轉變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得到感悟,最終內化。作為職業學校的德育課,在拓展“趣”與“情”上,更要把握住三點關鍵。
1.讀透學生,挖掘“趣”與“情”的興奮點
課內功夫在課外,研究學生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必備程序。德育課教師更應該注意琢磨所教授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興奮點、共鳴點,從而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中職學生有著很多鮮明的學習特性,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行為習慣上都要求老師在教學中給予特殊的關注。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也使得學生的興趣點、感動點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經濟全球化、我國社會轉型期、信息網絡化等時代特征。
2.結合專業,找準“趣”與“情”的切入點
職業學校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的“專業性”,不同專業的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不同,在校學習的技能不同,群體的個性特征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感興趣的點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德育課教學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既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發揮學生的特長,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等。
3.重在落實,延伸 “趣”與“情”的價值點
德育課教學最難突破的瓶頸是將課堂德育延伸到實踐,最終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都要落到實處,成為學生自覺的、習慣性的行為,真正實現育德的價值。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更需要教師、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教師需要協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貫徹落實德育教育創造最優化的環境,并配合學校、專業、班級的日常德育管理,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對學生及時獎勵、激勵,形成自我反思與多元監督相結合的良性機制,保障學生能夠健康全面地成長。
教無定法,提高課堂教學活力,是一個復雜而相當艱巨的任務。讓德育課堂變成開心課堂,讓學生體驗到快樂中積累知識的樂趣,需要教師在以后教學過程中轉變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素質,遵循教學原則,講究授課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只要這樣,課堂活力一定會有質的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省富陽市城鎮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