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個專業的必修課,且高職生還要參加相應的英語等級考試。但是,由于高職生來源復雜,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積極性不高,高職英語教學舉步維艱,改革已成為當務之急。筆者應用支架理論指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對如何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層次高職生的英語水平進行了探索。
一、支架理論的理論基礎和內涵
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搭腳手架、進入情景、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以及效果評價。
二、支架式教學設計實例
1.教學內容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English 2 Unit3 An Interview。
2.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通過對該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工作面試的相關信息;要求學生牢記該單元重點單詞、詞組,還要記住重點句型和習慣表達法,掌握語法要點,為實現熟練運用奠定基礎。
(2)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以及合作學習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該單元學習,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具備合作交流意識,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教學過程設計
(1)搭建支架。在課前準備階段,幫助學生搭建語言基礎知識支架和文化背景知識框架;對學生進行分組,給各小組分配預習任務,詞匯和語法部分放在課前進行,由學生小組合作查詞典,翻語法書進行準備;該單元語法要點是“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比較”,各小組可以展開討論。各小組可以上網查閱有關工作面試的相關信息,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任務如下:What do you think of an interview?How to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What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during an interview?
(2)進入情景。學習Dialogue A和B以及the Passage之前,基于對話和課文內容給學生以下這些問題:
For Dialogue A:
Why does Tang Bin go to a foreign company in China?
What experience did he have?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his leaving BSB?
What kinds of people does the foreign company need?
For Dialogue B:
What position does Ma Li apply for in a foreign hotel?
What are the working hours?
What special arrangements does the hotel have for working overtime?
What special reasons are there for the hotel to hire Ma Li?
What does the hotel do with Ma Li next week?
For the Passage:
What advice does Mr. Lee give?
How does he advise the interviewee to plan?
How can the interviewer give them a chance?
How to deal with the interviewer?
How to answer his questions?
How can you be sure?
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學習情景。
(3)獨立探索。首先,學生自主學習對話與課文內容,獨立思考教師給出的上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針對學生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借助于教師提供的支架,一步步把問題完全解決。
(4)協作學習。這主要針對對話與課文中的難點而言。例如,難句“Though the hours may not be fixed, you really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ork hard,perhaps harder than you imagine.You get half a day off for every 40 hours over”,可以采取小組內部討論的形式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各小組編出面試的對話,每個小組推薦兩名代表上臺表演。
(5)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以及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以問卷形式進行:能否按照要求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否熟讀對話和課文?能否用英語進行簡單的面試?哪些任務是與他人合作完成的?教師評價以練習題形式檢測學習效果,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回顧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這樣,師生共同點評,可以查缺補漏,有利于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高職英語教育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支架式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協助者。這樣,才能充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和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當然,如何把握好教師的作用是實踐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25~28.
[2]南敬實.“支架理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26).
[3]楊小菊.支架理論在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5).
(作者單位:棗莊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