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工程力學作為機械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對專業(yè)課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如何提高工程力學的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日本教育家澤田慶輔說過,教師在班級首先是某一學科的專家,是知識、原理和技巧的傳授者,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的輔助者。學生把教師當成他們獲得知識的一個寶庫、一部活的教材,相信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切疑難問題。所以,教師必須對該學科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有較為廣博的新知識,對當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工程力學上的概念、知識、計算原理、計算工具以及工程結構形式的更新,都必須有相當深度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否則滿足不了學生的愿望,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因此,要提倡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教授在《教學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一文中指出,教學方法改革,重在“激發(fā)”。工程力學課程的知識抽象、枯燥難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以人為本,替學生著想,時時考慮學生的感受,有針對性地按課程的重點、難點分層次設問、置疑、適時釋疑,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結論,掌握新知識、新內容,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到有關應力的內容時,可以提出這樣的難題:“兩根長度相同、材料相同、截面均為圓形的桿件,直徑不一樣,一粗一細。假設兩端用同樣的力拉伸,當外力逐步增加時,兩根桿的軸力是否相同?哪一根桿先斷?”借助這一題目,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應力的概念。
三、開展教學方法革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為主,應用精講精練教學模式
精講,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有機的結合,給學員以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細講課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有一定的深度,且與精練相結合,使得學生對工程力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分析與其他約束的異同以及與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例如,在講授摩擦問題時,要求學生理解如何運用數值仿真的方法分析計算工程實際中復雜的摩擦學問題等。精練,即精選教材中工程力學在實踐中需解決的難題,要求學生應用力學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進行解答,并能進一步推廣。
2.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近年得到進一步的推廣,逐漸與通信技術、傳播技術等融為一體,具有交互處理、傳輸和管理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功能。這種技術組合,代替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加了演示,營造了工程氛圍,可以彌補學生實習、實踐不足的現象。同時,老師在課堂中更能節(jié)省時間,充分展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講授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的發(fā)揮,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在工程力學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可以把理念與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形成自己一套科學、獨特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具有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及高效性。
3.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帶領學生參觀零部件工廠,進行認識實習,增強感性認識,克服實際經驗和認識上的不足。教學實施中,應聯系實際多舉例子,使學生體會到該課程與后續(xù)課程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注重教學過程和考核方法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途徑,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有效手段。但是,總有一些學生在學完一門課程后沒有通過考試,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對考試所采取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保持考試的嚴肅性和公平性,是促進教學的手段之一。在考核形式上,應改革一次性結課考試的做法,采用多種形式,以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與督促,并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平時的考核可以采用作業(yè)、課堂提問、討論、報告、實驗操作以及階段性測驗等多種形式。這種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學習全過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課程分階段目標的實現,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長期制約學風、考風建設的狀況,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
(作者單位:杭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