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是運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使之變成圖、文、聲三位一體的集成,并可直接輸出的技術。隨著多媒體技術走進學校課堂,以其能上網、帶USB口、即時投影的強大功能,促進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傳統教學方法,構建起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化靜為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證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力。中職生剛進入青年時期,思維形式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特別是90后的學生,他們可謂看著動畫片長大的一代。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把在現實生活中看不見的東西模擬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電磁感應》一節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于導體切割磁力線能產生感應電動勢這一內容的理解,非常困難。因為磁力線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成了教學中的難點。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教學演示,使導體的運動、電流的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極性標定等內容都具體形象地展現在了學生眼前,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感官認同感并形成對感應電動勢的直觀認識,進而更好地理解了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變難為易,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技術體不僅能展示圖文、聲像,而且能夠將細小的物體進行放大處理,將學生帶進形象、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中。例如,在講授《示波器的使用》時,如果采用實物演示,偌大的一間教室,要讓每個學生都看清楚示波器面板上的小按鈕,是很困難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示波器面板展示到屏幕上,對每個按鈕都做解釋說明,同時可以同步演示該按鈕的作用。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從而解決了因為學生看不清楚而感到實驗困難,對實驗失去興趣的老問題。
3.化繁為簡,提高教學效率
在電類課程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因為畫一張電路圖,在黑板上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修改、增加一條線路都是非常困難的。多媒體技術可以進行動態的圖形變換,可以對電路圖反復修改、分析,從而避免了傳統教學課堂上作圖難的問題,緩解了教學時間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講解電路圖的時候,由于實物圖和原理圖差別很大,很多學生不能將電路原理圖和電路實物圖對應起來。軟件EDISON4.0可以在連接實物圖的同時,顯示實物圖對應的原理圖。這樣,邊講解、邊實驗,化繁為簡,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如何用好多媒體教學
1.要防止把多媒體教學變成為評課的惟一標準
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用了多媒體技術,就能上好一堂課。這些教師雖然使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教育手段,但教學思想卻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翻版,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僅僅是把傳統教學中的黑板換成了多媒體平臺。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這樣,勢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多媒體教學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
2.多媒體平臺不僅僅是教師的工具
多媒體教學平臺不僅僅只是教師講解、演示教學內容的工具,更應該是幫助學生進行發現、探究并最終能夠掌握新知識的幫手。因此,教師制作課件不能太花哨。動畫的使用要謹慎,要為突破教學內容難點而設置,要能夠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相反的作用。
3.要控制好授課節奏
由于運用了多媒體教學,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教師上課輕松了很多,但如果不注意,會使教學進度加快,產生學生消化不良,跟不上課堂節奏的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鼠標一點,一個畫面一晃就過去了,容易造成學生來不及思考,來不及做筆記的問題。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要控制好授課節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隨時觀察學生的需求和反應,及時調控課堂,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總之,多媒體教學平臺給課堂帶來了新意,教師課堂上輕松了,但課前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準備,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