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指導是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社會,盡快適應就業市場的一個重要教育手段。由于起步較晚,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仍處于摸索階段,無論在重視程度、理念、方法、內容、經驗上,還是人員構成等方面,都有待改進。
一、職業意識的啟蒙是關鍵
對職業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高校認識不足,一些地方和學校還沒有把這項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重專業知識傳授、輕職業意識培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很多學生也存在認識誤區,有的認為職業指導就是不切實際的花架子,對現實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不過是跟風趕時髦罷了。有的認為,職業指導與專業教育不同,專業知識學好了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課外活動,專業已經決定了職業,職業指導沒有意義。對此,一方面要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認識環境,樹立目標,激發動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消除“專業決定論”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幫助他們樹立專業信心,激發其參與職業指導的主動性。
很多人質疑職業指導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認為計劃沒有變化快,沒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其實,正是由于要應對多變的時代和環境,才需要積極地做出規劃,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本身就具有適時性、適應性和變動性,需要將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進行時間和順序上的合理設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關于職業指導的種種認識誤區嚴重影響了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活動,端正認識,才能更好地開展職業指導,否則職業指導就真的成了“花架子”、趕時髦,重蹈教育庸俗化的覆轍。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重點
學校的職業指導并不僅僅是要幫助一個人選擇一個職業,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決策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是大學生職業指導的重點。
多數大學生都有這些困惑:“我現在在哪里?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打算去哪里?有什么地方可供我挑選?我準備怎樣到達我想要去的地方?需要通過什么途徑?我怎樣才能克服各種困難?應該怎樣鼓勵和支持自己?”對大學生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強化生涯規劃的意識,規劃理想的職業生涯,引導他們在綜合平衡自身實力與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澄清生涯期待,科學安排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與措施。同時,盡快克服入學之初的迷惘與松懈,科學制訂大學生涯的個人發展計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我們應把死板的理論教育變為生動的參與教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激發學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和強烈共鳴,實現德育回歸生活。
三、心理學是職業指導人員的必要知識儲備
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需要綜合運用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人類學和管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其中心理學知識最為基礎和重要。職業心理學是職業指導的基礎理論之一。職業心理學著重探討職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 測定個性心理特點, 研究心理對職業的適應性,為擇業、從業、轉業的心理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其又與人格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密切相連。
職業指導中的重要一環就是使學生充分認知自我,而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心理測量來完成的。目前流行的北森職業測評系統就是結合心理測試來分析個體的各種特質的。可以說,心理測量是職業指導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應用支撐,通過心理測量,可以掌握學生的一般能力傾向、特殊能力、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職業適宜性等方面的情況,并對測評的結果做出客觀的解讀和分析。在進行職業指導的過程中,無論是指導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時所進行的各種心理測驗,還是進行一對一輔導時所開展的就業心理咨詢,以及引導學生科學規劃時所進行的內心體驗和正面激勵,無不運用了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心理學知識是大學生職業指導人員的重要知識儲備。當然,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人類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知識也不容忽視。
幫助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興趣,使之增強職業能力,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各種問題在所難免,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進行有益的嘗試和不斷的探索,重要是的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和態度,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和現代化的手段,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9B144。
(作者單位:郭欣,長春理工大學;
魯卉銘,長春市殘疾人培訓就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