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尤其在職業教育中尤為重要。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專業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品質、道德修養、職業操守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崇高思想品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健康的體育道德觀、榮辱觀、人生觀,使他們具有勇敢頑強、團結友愛、拼搏進取、克服困難、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引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體育教學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樹榜樣、定目標、游戲比賽、團隊競賽等,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聯系實際,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激勵學生更好地完成更高的目標,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二、培養興趣,區別對待,全面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質量
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潛能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中,既要幫助學生更多地獲得體育基本知識、運動技能、運動體能,也要重視學生對運動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獲得成就感和愉悅體驗。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的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耐久跑,學生感覺枯燥,不愿學。教學時,采用與游戲、比賽、球類等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完成運動量。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學生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三、認識體育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器材美等。作為職業教育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任務是增強體質,奠定就業必須的體能基礎;塑造美的體型,樹立良好形象;促進機能完善,提高工作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了學生的審美對象。教師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要具備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優雅的姿態、整潔的儀表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實現自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一。
四、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主動鍛煉的意識
體育教學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過程,教師擔任制定計劃、創設條件并組織實施計劃的任務,是計劃者、組織者、引導者,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引導學生自覺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自己的鍛煉能力。
五、搞好課外體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劃分,實施年級分組開放,開展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教師進行輔導,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陽泉市第一高級職業中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