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廣泛就業于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然而,在農民工為城市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的同時,也在生產中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其中原因幾乎都是由于農民工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常識。
基于此,技工學校在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過程中,除了幫助他們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外,還要把安全生產素質教育問題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由于技工學校具有師資、設備、場地、企業需求、職業介紹等諸多特點和優勢,因此,技工學校在進行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將安全生產素質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具體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強化農民工的安全法律意識
技校必須組織農民工集中學習《安全生產法》《勞動法》以及相關行業安全生產政策和法律、法規,使每個農民工懂得自己在從業時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深刻領會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我國《刑法》第113、114、115條規定,對于干部違章指揮、工人違章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可判7年徒刑。要做到安全生產,農民工就必須遵章守紀,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規范,嚴禁違章作業、違章指揮。
二、增加安全教育課程
技校在對農民工進行操作技能培訓的同時,一定要把安全知識放在重要位置,增強他們的安全知識,讓他們熟知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教師要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把安全生產與操作技能、操作規程有機結合起來。安全生產的培訓課時應占培訓總課時的1/3,可以單列章節,更強調融入到操作技能、操作規程的教學過程中。
三、優化培訓內容
在培訓內容上,總的原則是:讓農民工看得懂、用得上、記得住。教育培訓要突出內容的實用性,增強對農民工的吸引力;技能培訓應依據農民工的文化基礎、學習要求和不同工種特點,確定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應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設置;在教學內容上,理論知識要以夠用為度,動手操作要多,教學形式要直觀、淺顯。
技校要堅持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訂單培訓為主,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為目標。特別是特種作業人員崗位、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崗位,要依據逐步建立的城市就業崗位準入制度,堅持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使農民工在參加完成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和培訓后,能獲得相關的就業資格證書,直接進入就業崗位。
四、教學時間安排要符合“亦工亦農的兼業型”特點
由于受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對農民工來說,解決眼下吃飯問題、養家糊口才是頭等大事。他們根本就沒有心思參加培訓,即使想參加培訓,也沒有一整天的時間,只有等到晚上或工余之后才能靜下心來學習。因此,技校培訓機構一定要見縫插針、送教上門,加大培訓服務力度。由于農民工分布在各個行業,無法集中到辦學地點進行培訓。因此,在培訓工作中,我們就必須更新傳統辦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服務至上的宗旨,認真做好調研,主動與參培單位溝通交流。我們要根據企業的生產情況確定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可采用集中培訓、半工半培、錯時培訓、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開展安全培訓。
五、創新教學模式
在多年的農民工培訓實踐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情況各有不同,如果我們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肯定達不到教學目的。我們一定要深入實際調查情況后,針對他們的特點,采取非常規教學模式。只有創新教學模式,農民工的培訓才能真正抓出實效。
第一,編寫與農民工文化程度相適應的安全培訓教材。內容上力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突出與實際工作密切關聯的重點。
第二,采用“預培”制。具體來說就是先制作或選用某個工種實踐操作技能方面的影像資料,對將要參加培訓的人員預先進行培訓,達到一定學時,初步掌握一些技能且產生一些興趣后再進行正式安全培訓。
第三,針對該工種發生的重大事故案例,盡可能地采取錄制的影像資料以放映的形式教學。教學時一定要透徹分析:事故的起因、性質、后果,事故的防范和正確的操作方法,事故的責任追究,應汲取的經驗教訓。
總之,技工學校作為農民工培訓的重要基地,應該積極引導和提升農民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使之自覺遵章守紀,自覺學習并掌握安全基礎知識,以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同時維護企業安全生產。
(作者單位:柳州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