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過對職校生的跟蹤調查,筆者發現,部分實習生學習能力較差,思想素質不高,畢業生走向社會后難以適應更大的挑戰。而這些現象主要是由教學過程中的以下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技能訓練課時減少,使得技校“姓技”的特點不明顯。二是上實習課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而已,教師還沒有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來對待。三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尚未得到真正發揮,且教師不講究“導”法,學生不講究“練”法的現象普遍存在,從而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要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心得,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一、完善考核辦法,建立激勵機制
1.設置分階段目標
目標是一種強力的刺激,通過設置各專業的分階段學習目標,對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提出明確的規定,利用外在的引力,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在給學生定目標時,一要注意適度,目標太高,學生易產生挫折感,失去信心;目標太低,則失去了激勵作用。二要有階段性,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既有利于目標的實現,又能滿足學生主體成就的需要,進而不斷激發其學習動機,發揮學生主體的高效能。
2.完善專業技能實踐考核辦法
實踐教學考核主要考核指導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問卷調查反饋評價與學校實踐教學質量檢查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指導教師的實訓教學質量分合格率和優秀率進行量化考核,再根據具體達標率(合格率和優秀率)上浮或下降情況,實行超獎少罰。且將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技能考核掛鉤,考核分、獎罰金按任課教師的10%計入期末考核。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職稱晉升、評先、評優掛鉤,并形成文件告知全校教職工,以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
3.量化實訓教學質量的考核
實訓測評有別于理論成績測評,它強調學生的操作及行為能力。評價學生技能成績,應事先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從考評內容、評價指標、權數、綜合計算等方面加以規定,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加強師資建設,培養“雙師”教師
1.端正認識,教師要負起責任
技校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技工教育的特殊地位和戰略意義,始終把育人作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宗旨,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杜絕那種學生上工位,教師上座位的現象;杜絕入門指導完成,老師沒了蹤影,實習紀律失控,工場無人統領的局面;杜絕那種雖在巡回,卻視而不見或索性不視之舉。
2.注重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成功的喜悅能捕捉那瞬間的靈感和全新的思想火花,開拓全新的思維空間,這正是萌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創新意識,對有技術改進或革新的同學予以褒獎,達到目標時給予大力表揚,基本達到目標的給予鞭策,未達到目標的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成功的愿望。
3.研究教法,掌握合理的訓練方法
教無定法,但教必有法。科學的教學訓練方法能加快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能夠達到高效率、低消耗的實習效果。技能教學方法很多,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內容、設備和訓練目標總結出技能課堂訓練的多種方法。例如:如車工實習人數較多,而機床數量有限,可采用輪訓法;在鉗工實習中,有幾個動作難度較大,只講解,學生不易接受,可采用演示法;對要求熟練掌握的內容可采用競賽法;對于一些專業的技法只有前幾排的學生看到,絕大部分看不到的情況,可采用電化教學的方式加以解決。
三、鍛煉學生吃苦意識,培養敬業精神
學生平時技能訓練沒有目標,隨隨便便,不肯下苦功夫苦練技能。因此,學校必須開設職業道德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職業道德基本知識、基本規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畢業生回母校,向學生介紹選擇職業的體會和經驗,也可請勞動部門和職業介紹機構來校給同學講解正確的就業意識,以及當前的就業狀況和招工信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意識,培養敬業精神。
四、加強聯系,發揮導向功能
班主任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學生重視技能實習,明確技能考核目標,并督促學生不斷自查有否達到技能考核目標。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把學生專業技能考核成績列入班級已實施的學生思想品德考核細則,并根據專業課老師反饋的學生子目標檢測成績,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并根據思想品德考核細則實行加減分。另一方面,班主任可結合實際情況安排一定的技能強化訓練。如計算機專業,班主任可安排晚自修或自修課,讓學生在鍵盤紙上或空鍵盤上練習打字,既可培養學生的吃苦意識,又可提高學生的打字速度。
綜上所述,實習教學的質量是技校的生命線,實習操作指導則是提高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過關性考核,才能真正提高實習教學質量,為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又多又好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