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一個分支。如何搞好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使職業學校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操作技能,成為有用人才,是技工學校目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今,技工學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出現上課睡覺、看課外書、不注意聽講等現象。筆者從對學生的調查發現,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為大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和所學的科目不感興趣,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上技工學校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靈活。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很好地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抓準技工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技工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就自身而言,步入技工校園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大多學習成績不突出,且欠缺良好的學習能力。在這個以學習能力論成敗的人生階段和社會環境中,他們長期被社會忽視。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又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帶來灰暗的色彩。他們在被忽視中沉默,沉默到極點就會爆發。叛逆就是他們自我宣泄的具體表現。
就客觀而言,職業學校生所面臨的外界壓力不容小覷。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嚴重影響到職業學校學生的家庭生活。在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將子女的學習成績視為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標。隨著十載兒童時代的消磨,職校生的父母,對其孩子的期望值漸漸下調。父母對孩子的不認同,使孩子在心理瓶頸期受到重創。
如果說,來自家庭的壓力是巨大的,那么,來自社會的壓力則是致命的。這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時常被社會人帶有色眼鏡審視。在特殊的眼鏡底下,這些孩子的優點被忽略了,而缺點卻被無限放大。因為學習能力的有限,他們甚至被懷疑人格、道德、品質敗壞。在雙重壓力作用下,很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從心里發出有力的吶喊:“請重視我!”
二、激發技工學校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習的動力來源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待一些事物的認識、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知識的需求和探索沒有欲望,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沒有動力,勢必造成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上課睡覺,下課進網吧,興趣傾向偏離了學習。針對以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強學習目的的教育,明確知識對社會的作用和意義
學生感到有些學習活動本身很枯燥無味,教師可以設法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的重要性。通過組織“為誰而學習”“學習專業技能的好處”等討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會使原有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被激發出來。
2.通過提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在課堂上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體會到知識的實踐意義,通過運用所學知識獲得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3.把學生的其他興趣轉到學習上來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常常看到,有的學生雖然對學習沒有興趣,但對其他活動,如上網、玩游戲等,興致勃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如組織計算機比賽、電腦繪圖比賽等活動,在活動中使他們看到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從而把其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
4.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教師首先必須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和藝術,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科學的教學方法,豐富新穎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職業學校教學之路充滿坎坷,具有挑戰性。作為一名職業學校老師,應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完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措施,用集體的智慧為國家培養出品學兼優的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