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前教育的鋼琴課教學中,許多學生的彈奏往往只注重力度、音色,而忽視了樂曲的旋律、伴奏音量之間的主輔配合關系,失去了對不同聲部層次的控制,導致音響、音量失衡,雖然彈奏得比較熟練,但卻無法生動、準確地表達和抒發樂曲中的情感、內容,往往左右手力度始終相同,或左手伴奏過重。本文就音量平衡在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的應用作簡要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音量平衡 鋼琴教學 影響因素 應用
所謂“平衡”,并非是傳統意義上在數量、大小等方面的相同、平均,而是一種協調、融洽、均衡的狀態,鋼琴教學中的音量平衡,主要是指有意識地對樂曲、演奏方法等進行控制、安排,使學生彈奏時所有手指的力度、準確度以及指法,同樂曲各聲部之間的音色、旋律、音量相互協調、均衡,維持一種平衡狀態。以下,本文就鋼琴教學中影響音量平衡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同時提出應用音量平衡的方法和手段。
一、鋼琴教學中影響音量平衡的因素分析
(一)左手彈奏力度失控
在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對于主調作品的演奏,學生主要是以右手的彈奏負責旋律聲部,而左手則彈奏樂曲的伴奏聲部。其中,由左手輸出的和聲、低音、節奏變化,主要作用于陪襯、烘托樂曲的主旋律,對于樂曲的整體性、韻律有著直接影響。然而,在實際的演奏中,由于左手鍵以低音部分為主,右手鍵位中的單音構成較多。倘若學生左手彈奏失控、力度不當,將影響、干擾,甚至覆蓋樂曲的主旋律,以至于樂曲的主線失去穿透性、音量平衡遭到破壞。
(二)兩手輸出音量不平衡
在鋼琴教學中,學生的彈奏普遍存在兩手輸出音量相同的問題,以至于演奏出的樂曲在伴奏、旋律的主次關系上不夠明確、清晰,從而難以強調、突出一些主要聲部,導致樂曲的伴奏效果過于強烈,掩蓋了主旋律,最終影響、破壞到樂曲的音量平衡,大幅削弱了樂曲演奏的整體效果。
(三)對于力度標記缺乏了解與認識
在鋼琴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材、樂譜,通常是在兩行譜表之間列明力度標記,此種方法雖然有著直觀的效果,但其內容過于片面,以至于學生將力度標記作為雙手的共用標準。樂曲教材、樂譜中的力度標記,主要是針對樂曲的主旋律加以提示,而伴奏部分的彈奏則需要降低一個力度檔次,由此才能保證主旋律與伴奏的協調、平衡,否則不僅會破壞樂曲的音量平衡,同時也將影響樂曲的整體演奏效果。
二、學前教育鋼琴教學應用音量平衡的具體方法
(一)正確處理兩手間的關系
在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樂曲中的主旋律、伴奏,主要是通過對左右手的分區按鍵操作來實現,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習慣使用右手,左手缺乏鍛煉,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左手控制力的訓練,以保證音量平衡、主次協調。在實際的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左手在樂曲彈奏中的伴奏地位,處理好左右手彈奏的配合度、銜接度,確保音量平衡。
(二)左手自身平衡制約
學生在彈奏樂曲的過程中,對于伴奏聲部的輸入,左手彈奏的力度應低于右手的主旋律,以維持兩個聲部間的協調、平衡。然而,由于左手彈奏負責的鍵位區域有著多聲部、多層次的特點,以至于在樂曲的音量平衡中,左手輸入的力度、準確度將直接影響到整體演奏效果。因此,在實際的學前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著重鍛煉、培養學生左手手指靈敏度、獨立性以及應變能力,綜合考慮學生的年級、授課內容,有針對性的挑選一些以左手伴奏聲部為主的樂曲進行訓練,以提高學生左手的控制能力。
(三)加強左右手的基礎訓練
對于鋼琴的彈奏若要做到音量平衡,就必須加強雙手的訓練。在實際的樂曲彈奏中,學生所有的手指都應具備良好的靈活性與控制能力,做到按鍵準確、力度適中。然而,大多數學生右手的操控能力遠遠優于左手,左右兩手的拇指雖然有著較強的力度,但相對遲緩,小指、無名指則纖細孱弱。對此,鋼琴教學必須做好基礎訓練,通過專業理論、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與作用,以保證所有手指的彈奏力度、操控能力,能在彈奏樂曲的過程中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以實現主旋律、伴奏之間的協調、平衡。
(四)加深對樂曲的認識與理解
在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不僅需要培養、訓練學生的肌體控制能力,同時應加強理論知識、書面內容、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學習、鍛煉,也就是學生的大腦、神經對于樂曲的印象、理解、認識,以提高學生傾聽、欣賞不同音量、音部、音響、音色時的辨識能力。對此,教師在直接教授學生演奏樂曲前,應針對具體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講述音樂背景,使學生充分了解、掌握樂曲所要表達、抒發的情感、精神、思想等,從而在樂曲演奏中保證意識與操作的統一,維持音量平衡。
綜上所述,在鋼琴彈奏過程中,要具備控制好音量平衡的能力,必須從鋼琴的教育入手,將音量平衡的影響因素滲透到鋼琴教育的每一個細節當中。音量平衡的掌控是表現音樂美的重要手段,可以體現彈奏者對鋼琴的駕馭能力,也能反映彈奏者的彈奏水平。實現音量平衡在鋼琴教育中的良好應用,對于培養優秀的彈奏者有著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