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多彩貴州”系列大型文藝活動在全省乃至全國獲得巨大成功,“多彩貴州”歌唱大賽也極大推動了貴州聲樂演唱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然而,我省選手參加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聲樂比賽仍未能獲獎,客觀地反映出貴州聲樂演唱水平與全國水平的差距。通過對貴州選手參加“金鐘獎”聲樂比賽時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的思索,觀察貴州聲樂發展現狀,探索解決途徑。
關鍵詞:“金鐘獎”聲樂差距民族民間音樂
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聲樂大賽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設立的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共同主辦的中國音樂“金鐘獎”表演獎分項比賽之一,是中國音樂界唯一的綜合性大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并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
筆者從2003年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聲樂大賽開始作為貴州省主要組織人員全程參與省內選拔賽和全國總決賽各項工作。選手首先通過省內選拔賽選出,之后將獲勝選手的演唱錄像推薦參加全國復評,復評通過以后才能獲得參加全國比賽的資格。全國比賽共分四輪進行,分別是第一輪選拔賽(兩首歌曲),第二輪復賽(兩首歌曲),第三輪半決賽(三首歌曲),第四輪決賽(兩首歌曲)。除選拔賽和復賽曲目可相同外,復賽、半決賽、決賽曲目均不得重復,這意味著選手要參加“金鐘獎”比賽,至少要準備七首不同風格的作品。作品范圍涵蓋古典作品、藝術歌曲、中國原創作品及歌劇選段四類作品(美聲組歌劇選段一類中包含兩首作品,要求有一首詠嘆調和一首歌劇選段作品),且比賽現場不用音響,一律用鋼琴伴奏。從賽制設置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是國內專業水準最高的比賽,這樣的規格,對所有選手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不僅要求選手具備全面的演唱功底,還要能準確把握和表現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
縱觀歷屆比賽的獲獎者:第三屆金獎獲得者雷佳、鮮于越歌,第四屆金獎獲得者佟敏、楊陽、周強,第五屆金獎獲得者王紅星、吳娜,第六屆的王慶爽、陳永峰、赫苗、周曉琳,第七屆金獎獲得者王麗達、方穎,第八屆金獎獲得者常思思、鄭潔。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獲獎者都是在全國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輕一代歌唱家,在全國其他重要比賽和舞臺上也十分活躍,他們中大多數在業界已有一定影響和聲譽,有的在參加“金鐘獎”比賽前就已經囊括其他比賽大獎,有的已公開發行個人演唱專輯??梢哉f,這些金獎獲得者是實至名歸的。
從第三屆到第八屆,我省派出的參賽選手都未能獲獎,客觀地反映出我省聲樂演唱水平與全國水平相比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選手們把每次參加比賽的經歷都作為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在比賽中找出差距、發現不足,并尋求解決的途徑。幾年來,我省選手的參賽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這種現象是可喜可賀的,是各級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及我省年輕一代聲樂演唱人才、廣大聲樂教師及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一點,在近年的“多彩貴州”歌唱大賽和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各文化事業單位在工作中立足于本省實際,積極協調組織各方力量,開展舉辦大量活動,為選手提供了更多學習交流的平臺。在歷屆“多彩貴州”歌唱大賽、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賽選拔中,邀請全國著名權威專家對選手進行封閉集訓,并準許引進外員參賽機制,使得在比賽中不斷涌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本土歌唱人才,他們從“多彩貴州”歌唱大賽這個舞臺開始,逐步走向全國大賽。同時各級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及協會不放棄任何一個推薦本省選手參加全國高水平比賽的機會,特別是諸如“金鐘獎”聲樂比賽這種高水準、高規格的比賽,讓我省選手有機會在全國大賽中鍛煉學習成長,不斷提高我省選手競爭力和實力。而省內青年演唱人才及專業教師也不放棄外出學習培訓、參加大師班等機會,不斷提高自身實力。通過這一系列“請進來、走出去”的舉措,從“多彩貴州”舞臺走向全國大賽的選手越來越多,獲得的獎項越來越高,切實證明了一系列“請進來、走出去”的舉措是卓有成效、并且是符合我省音樂事業發展現狀的。
但在獲得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參加省內選拔賽的選手大部分是貴州各高校藝術學院聲樂專業的師生和各院團聲樂獨唱演員,有部分選手對參賽曲目的選擇和界定上還存在模糊不清的現象。比如在民族組中。多名參賽學生就對復賽中“從中國民歌、改編民歌或中國藝術歌曲中任選兩首作品”這一要求感到困惑。在美聲組中,也有多名選手對“一首古典作品(貝多芬及其以前的作曲家所創作的藝術歌曲或歌劇選段,包括清唱劇、康塔塔、彌撒、圣詠等)”這一要求再三詢問。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高校聲樂教育存在的不足,從事專業學習的學生除了能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還應該在音樂史、音樂風格、作品分析等方面加以提高。畢竟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演唱者,光有歌唱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和音樂修養。
選拔出來代表貴州參加全國比賽的選手,在比賽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主要有:美聲組選手在歌劇選段和歌劇詠嘆調作品演唱中,對語言的掌握上不夠準確,對歌劇中角色的扮演不夠成熟,在音樂風格的把握上不夠準確:民族組選手在演唱上欠缺風格,特色不夠鮮明,在演唱技巧上還不具備競爭優勢。演唱技巧方面的問題是選手專業學習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而民歌演唱欠缺特色和風格是在我們對本土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力度不夠導致的。
在文章前一部分提到的歷屆美聲組的獲獎選手名單中,很多是在中央直屬院團擔任歌劇角色的演員,他們參與過大量的歌劇排練和演出,可以說是天天“泡”在歌劇作品中,每天還耳濡目染國際水準的交流講座和演出,在其中不斷完善自己。而我們的選手沒有這樣的條件,除了在專業課堂上學習演唱技巧、技能,完成一些歌劇作品的演唱之外,并不能進行歌劇排練和演出,這對他們的成長和提高是極為不利的。從客觀條件上說,畢竟貴州處在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從文化大環境上跟發達地區相比尚有一段不小的差距。雖然很多參賽選手外出參加大師班學習,但畢竟是短期的,專業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卻不是一個長效機制。這種“求遠水解近渴”的途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教育文化主管部門和高校都應該針對這一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大力度、加大投入?,F在我省高校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中并未有專門的語言教學課程和歌劇表演課程,想要解決現在選手暴露出的對語言的掌握上不夠準確、對歌劇中角色的扮演不夠成熟、在音樂風格的把握上不夠準確等問題,必須在教學環節中加強落實,在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和調整,增設這些必要科目教學內容,在師資隊伍構成結構上加以完善。另外再結合交流、比賽、演出等實踐途徑互相配合,以達到提高我省聲樂表演后備人才綜合實力、進而與全國接軌乃至與國際接軌的目的。在民族聲樂發展方面,除了仍需提高民歌演唱人才基本技能外,我們還應該立足于本省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充分挖掘發揚貴州少數民族音樂的優勢。貴州擁有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我們在傳承的同時應該大力加以發揚和利用,把演唱技巧與我省優秀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民族音樂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具有本省民族音樂文化特色的民歌作品創作,把演唱與本土音樂創作結合起來,進而創造出貴州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
總的來說,貴州的聲樂演唱總體水平現在正處于一個良好的上升階段,這樣的現狀是令人欣慰的,是與全省聲樂工作者、省音樂家協會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與全國水平的差距,并時時對這種差距保持清醒的認識。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用全國性的戰略眼光來審視自身的不足,并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那么,在全省音樂工作者的共同不懈努力下,貴州聲樂事業的發展將迎來一個更加生機勃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