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是世界鋼琴音樂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的年代。要彈奏出動人的音樂,除了要有一定的吾樂素養外,還要有很,好的彈奏技巧,其中手腕的運用尤其重要。本文主要從斷奏、連奏、八度等幾種基本技巧中論述手腕的重要性。
關鍵詞:手腕 動作方向 左右 上下 周旋
20世紀是世界鋼琴音樂藝術劇烈震蕩的年代,是世界鋼琴音樂藝術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的年代。鋼琴藝術令人難以置信的飛速發展,至少在三個方面達到了空前的豐富與完善:浩如煙海的作品,群星璀燦的演奏,科學嚴密的教學。要想彈奏出有活力、有能量、能感動人的音樂,除了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音樂文化外,還要有很好的彈奏技巧。鋼琴彈奏的技術是以手指運動為主的音階、琵音發展到雙音、八度、和弦、大跳等多樣的、復雜的演奏技術,要求鋼琴演奏的發力部位從指尖開始,成為包括腺、肘、臂、腰、腳在內直至全身整體運動的綜合。
鋼琴彈奏是手臂到肘部通過手腕到手指指尖的運動。在此文中重點介紹手腕在彈奏中的運用。手腕在彈奏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連接指尖與手臂的橋梁,是手臂向指尖輸送力量的必經之處,是從手臂到手指之間承上啟下的樞紐,具有調節手臂與手腕的作用。即使最簡單、最基本的五指位置的彈琴也需要手腕、手臂相應的調節動作。
手的構造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手腕像一支彈簧,其功用是支撐調節。彈簧的軟硬度能在不同程度上既發揮支撐作用又發揮調節作用,從而改變手的支撐傳力狀態,直接影響聲音的變化。鋼琴彈奏中的各種彈奏法手腕的運用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有左右、上下、周旋三個動作方向。
1.手腕(斷奏):這是在鋼琴彈奏中最基礎的彈奏。彈奏時注意手掌心的控制,手掌要呈拱形,手腕要放松,呈上下方向動作,發音要整齊、清晰。
2.分解和弦:彈奏時為突出旋律音及低音,雙手手腕要隨著旋律做上下方向的動作(及做出落滾動作)。以手腕為主的上下調節,同時結合手臂的綜合動作。
3.連奏:彈奏時手腕尤為重要。手腕盡量放松,以指尖觸鍵,靠手腕掌握手背的自然重量,從一個手指送到另一個手指,連奏中手腕的運用,也要隨曲調結構而起伏。
(1)二音連奏。這是連音彈奏中最小的單位。彈奏時,用手腕把力量送到第一個音,手腕的位置較低。手指站穩后,彈奏第二個音,手腕柔軟地提起。
(2)樂句的連奏。從二音連奏到樂句的連奏,手腕的運用基本相似,手指要盡量貼鍵彈奏,手腕隨著旋律進行左右移動。要根據樂曲的不同內容、情緒和語氣的變化,做好樂句劃分。手腕提起要自如,用手臂抬起做“大口”呼吸,以手腕為主導配合手臂的協調完成動作。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松雪草》。
(3)手腕的圓形運動。首先做好手腕基礎練習,也就是手腕畫小圓圈的練習,然后開始學習手腕畫大圓圈練習。雙手都從內側向外(從拇指到小指)畫半圓,把伸直的指腹部碰在鍵盤上,把手腕向下滑落,做舀水般的動作。
手指貼鍵彈奏,手腕按音的走向,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轉動,也就是圓形的轉動。在旋律有規律地起伏時,手腕做這種圓形轉動,有助于松馳而靈活地彈奏,使音響自然而又連貫。這種用手腕“轉圈圈”的動作十分重要,也很難掌握,因為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連接的遠距離音符,都需要用手腕動作將音符充分地連接起來。如:貝多芬奏鳴曲作品NO.7和車爾尼手指靈巧練習740 NO.9。
(4)八度彈奏。彈奏時大指和小指支撐住掌心,手腕做上下方向動作,先用慢速,然后根據需要逐漸加快、加大力度。八度的彈奏,手指始終是貼鍵彈奏,靠手腕上下動作移動位置,彈奏連續的八度或震音時,注意掌握關節支撐。在彈奏時手腕完全需要本身的爆發力量,以及在極短促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動作幅度,將力量最大限度集中的能力。手腕自身的有控制的“顫抖”的能力越強,肘部大臂及至全身放松的可能也越大。不少人在彈奏時,整個身體和手臂都處于極不自然的僵硬狀態,其根本原因是手腕本身缺乏鍛煉。以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曲》中一段著名的快速連續彈奏為例,只有在手腕既能堅實地支撐,又能在極小的動作幅度范圍內精確地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上,并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由大指與五指構成的八度架子上時,才可能把這一技術彈奏得干凈、利索、輕松而準確。
在鋼琴演奏中手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但是手腕更是個連接的樞紐,是鋼琴演奏中最重要的發力“中轉站”、“調節器”、“防震彈簧”,直接影響聲音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