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在現代生活中應用廣泛,主要介紹自然、社會、文化、思維等客觀規律及其知識體系,故又稱為科技文。說明文閱讀是中考常見的考試題型。總攬2011年各地中考說明文閱讀題,不難發現,大多數省市所選取的閱讀材料是課外的,而且內容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科技性說明文,涉及環保、網絡、病毒、生態環境、科技發明、前沿科學、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在設題上基本上也都是注意了課內知識的課外遷移,并出現了一些新的題型,諸如建議措施、標語擬寫、補寫句子等拓展延伸類考題,這些新題型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因此,把握好中考說明文閱讀題中的一些重點、難點題型,對快速、準確解答中考說明文閱讀題至關重要。現結合2011年各地中考試題,就說明文閱讀題中的一些難點題型的命題形式、特點及答題技巧闡述如下,以期達到拋磚引玉、舉一反三之效。
一、辨析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
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紹得清楚明白,說明中當然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摹狀貌、畫圖表等。說明方法的常設考題有兩種:①指出文段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②分析文段中運用某種說明方法的作用。解答這類題,不僅要了解具體的語言環境,判定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還要明確這些說明方法的不同功用與特點,區別它們與修辭手法、論證方法等概念的不同,如一些學生對“下定義”與“作詮釋”兩種說明方法區分不清,“下定義”一般為判斷句式,語言簡潔、直接;而“作詮釋”則是用一句或幾句話對某個概念或某種現象、某個事物作較詳細的解釋說明。又如“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在議論文中是“正反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而在記敘文中“對比”則是一種表現手法。另外,要熟悉、掌握幾種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如列數字可使說明更準確,更具科學性;打比方可使說明形象、生動,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引用可使說明更具有權威性,能增強文章的趣味,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等。對說明方法作用的答題方式一般是: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如2011年河北承德市中考卷《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的第17題:“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這道題就是考查考生辨識說明方法,并體會、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考生對幾種說明方法善于辨識和區分,對其作用明確了解,解答就不難了。答案示例:①分類別,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說明了用地面的望遠鏡觀測太空存在兩個缺陷。②列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大氣湍流對地面光學望遠鏡角分辨率的影響程度。
二、感悟語言特點,品析詞語表達的效果
準確、簡明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文中的一些表時間、數量、程度、范圍等詞上,如文中常出現“大約”、“左右”、“上下”、“幾乎”、“可能”等一些修飾詞語。一般考題常常考查這些修飾語的作用。解答這類考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這些修飾語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重點突出說明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該類考題主要有兩種題型:A.“××”詞好在哪里?試分析其表達效果。這種題型的答題方式為:“××”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B.“××”詞能不能刪除?為什么?其答題方式為: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了。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如2011年山東臨沂市中考卷的第18題:“第一段畫線句中的‘大多數’‘目前’兩個詞語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這道題旨在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的體會,只要能根據提示從說明語言角度進行分析闡釋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刪去。“大多數”從范圍上限制,說明不是全部,“目前”從時間上限制,說明只是現在的發現,去掉這兩個詞,說明就不夠準確、嚴密了。
三、理清文章脈絡,補寫語意連貫的詞句
近年來,在說明文的閱讀考查中,常出現根據文意“補寫語句”這一考點。這個考點的常設題型主要有:①補寫恰當詞語。②為選文擬寫一個標題。③補寫過渡語句。④補寫總領句。⑤補寫總結句等。無論何種角度的補寫,都要緊扣所說明的事物,并且準確地理解事物的特征,使所寫語句與上下文語意連貫。如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卷的第14題:“請在第⑥段的橫線上補寫一句恰當的話。”根據選文中的提示語“這兩則故事說明”和其后的標點符號“:”可知這是一道補寫總結句的試題,要求學生補寫上第⑥段中的兩個故事所說明的現象或問題,細讀文段,可知道使用麈尾的王衍和張譏都是當時社會上的名流人物,于是我們可補填上“那時的麈尾是極其華貴的”或“華貴的麈尾是極受名流重視的”的答案(意思相同即可)。
四、結合說明內容,展示個性拓展與延伸
說明文閱讀的最后一題,通常是延伸拓展類的開放性考題,要求學生讀完選文后,結合文段內容,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個性化的表達:或針對某種現象(問題)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或對文段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面對這類考題,很多同學都感覺難以應對,面太廣,不夠具體,無處落筆。其實,這類開放性試題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題型。說它容易,是因為它具有開放性,沒有統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成理、答之有據均可。但關鍵是要具有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思維要靈活,大膽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具體講,拓展類考題解題的技巧是:①聯系中心作答。即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從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生發出感想。也就是從原文出發,對所給材料有充分的把握,既要思考主題,也要考慮到語言;既要考慮到和諧,也要考慮到矛盾。②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談感悟、啟示時,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隱含的意義,然后聯系自身生活、時代特征作答。如果是想象類試題,想象要合乎科學原理,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③遣詞造句,講究語言美。答題時可運用成語、古詩文、名言警句等,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體現個性化的表述。如2011年四川成都市中考卷的第12題:“你認為這給我們城市綠化建設最有借鑒意義的一點是什么?請結合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實際,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只要結合選文,從中解讀出“美化與環保”的主旨,然后聯系我國現實談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①城市綠化建設應該納入政府行為的范疇;②只有讓普通大眾都具有了城市綠化的意識,才可能真正實現城市的綠化;③只有從環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設,才能真正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④建筑城市綠墻是世界城市建設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