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公看一盅酒的眼神,一個字形容:貪。準酒鬼這詞,送給他,我看合適。
酒醉心里明,這話大概是真的,要不酒醉后搖搖晃晃、站腳不穩(wěn)的我外公,怎能準確找到我的學(xué)校,站在我的教室門口,直聲呼喊我的小名?
渴望有個地洞鉆,就是我那會兒看見這樣一個外公的心情。
我的班主任,故意裝模作樣地問:這是誰的家長啊?請站起來認領(lǐng)!我沖出教室,耳朵里是躲不掉的猛追上來的同學(xué)的哈哈笑、老師的呵呵笑,最后只剩下我那沉陷在酒精中的外公嘶啞的、咬字不清的呼喊聲:你跑忒快我怎趕得上?你這昧良心的女女,嫌我給你丟臉了,忘了我疼你!
我終于停步,等他,看著他幾欲倒地,又歪斜著努力站穩(wěn),終于還是撲趴在地上,他嚅囁掙扎,終歸沒能把自己撐起,讓我無端聯(lián)想朱自清《背影》里的父親,那個爬月臺時難以爬上的笨胖的身軀,不雅,難堪。我忍著氣,走過去,半拽半拖地把眼前這個瘦小的老頭拎起來,讓他的重量放到我的一個肩上,架著的感覺,我一瞬間就懂了。
走出學(xué)校操場,是一段煤渣鋪成的窄馬路。煤渣小路蜿蜒穿過闊大的玉米地,現(xiàn)在是中午,若是晚上,走在這樣的路上,需要點膽量。我外公也是這么想的吧,反正只要輪到我值周,我外公就會多走兩里地,等在煤渣路的一端。遠遠看見一個黑影子,煙袋鍋的火星一明一滅,那火星是屬于我外公的。
猛然出現(xiàn)心中的這個黑影子在這一刻平息了我心中的惱意,我努力忍受外公的酒氣,慢慢地扶著他走上河橋。看著河里翻騰的渾黃的河水,一個念頭堵在心中:為什么外公總要喝醉?不醉不行么?
外公每次進城必要喝醉,每次酒醒都跟外婆解釋:遇見以前店里的老伙計,哪有不醉的理!
以前外公是開染坊的,在城里,很是風(fēng)光了些日子,據(jù)說美妾都娶了一個。我有次大膽問外公美妾的往事,心懷了挨耳光的準備,不料他倒灑脫:哪里是妾,是正房!不會生養(yǎng)嘛,才被家里逼迫著休了嘛。休了前妻的外公娶了方圓幾十里聞名的程先生的女兒。程先生的女兒就是我現(xiàn)在的外婆,這會兒她坐在干燥的炕頭,見我掮著酒氣醺醺的外公回來,一點不抱怨,笑瞇瞇地:死老頭子又喝醉了!進城就喝醉!喝醉就辛苦我女女!外婆趕兩步把外公接過去,幫外公脫鞋抹襪,扶外公躺平,熱水袋子也暖在外公腳下了,囑咐都小聲說。
外婆這時候點著她那雙殘腳,不緊不忙地去給外公生火做飯了,永遠是姜絲蘿卜絲豆腐絲白菜絲的疙瘩湯,外婆說,喝醉的人酒醒后喝上一碗這湯,不傷胃,不燒心。
說起遠近聞名的程先生的女兒,聞名的理由就是他那個先生爹不準她纏腳,外婆纏一次,她爹喝令放一次,三纏三放之后,我外婆的腳徹底殘了。外婆一生都認為一個攜帶著一雙大腳的女人,且是半殘的腳,這個女人就是丑女人。當(dāng)年嫁不出去的我外婆做好了當(dāng)一輩子老處女的準備,沒料想休了不會生養(yǎng)的媳婦的我外公來娶她,即便自己從城里嫁到了山里,心里卻是感激的。這感激嫁接在另一個女人的痛苦上,使得外婆覺得她的感激需要噤聲。
被外公休了的女人后來占有了外公的染坊,這是外公的賠償,所以我外公每次進城都醉,我外婆總以為是外公的良心逼迫外公醉酒,所以外婆從不攔擋外公進城,不阻擋外公喝酒。
后來孩子們大了,棄了山里的老屋,搬到川道來住,我外婆甚至把自己變成了外公的同好,外公喝酒的時候也給外婆半杯。老頭一杯,老太半杯,我這兩個祖先半輩子的早上都是這樣開始的。
外公走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夢見外公給她說話,囑咐外婆要叫孩子們在他新屋前栽迎春花,外婆夢中答應(yīng)了外公,就走出了夢境,正納悶外公在哪里有了新屋,只聽見腳下一聲緊似一聲的我外公的呼吸聲,外公晚年患有哮喘,外婆驚慌地爬過去看,就見外公給她眨巴了三下眼睛,頭一歪,就去了。
外公是八十四歲去的。外婆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你們都別號,我明年也要去的。大家算一算,外婆這年正好七十二歲。
外婆如她預(yù)言的那樣,果然在滿七十三歲的那年去了,從容,如歸。外婆是在臘月天去世的,送她去墓地的人都看見外公外婆墳頭的迎春花竟然爆出了星星點點的黃,走在黑漆漆的人群里,我第一次覺得,死亡原來也有溫暖的意味。
(選自“陳毓的博客”,有刪改)
【閱讀訓(xùn)練】
1.看到外公的醉相,“我”為什么會“無端聯(lián)想朱自清《背影》里的父親”?
2.請分點概括外婆的形象特點,并就其中一點作簡要分析。
3.篇末寫道:“死亡原來也有溫暖的意味。”對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4.文學(xué)作品中任何一個人物形象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能在整體中發(fā)揮作用。請以文中的“我”為例,從內(nèi)容或結(jié)構(gòu)方面簡要闡述以上觀點。
(唐惠忠 設(shè)計)
參考答案:
1.①“外公”此時的形象就如朱自清“父親”在爬月臺時那樣不雅,那樣讓人難堪;②外公“不雅、難堪”形象的內(nèi)里,也如朱自清“父親”一樣,有一顆疼愛“我”的滾燙之心。2.形象概括:外婆是一個關(guān)愛體貼家人、知恩圖報、寬容大度、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傳統(tǒng)婦女形象。示例1:關(guān)愛體貼家人:丈夫每次喝醉酒回來,她不但毫無怨言,而且悉心照料——幫丈夫脫鞋抹襪,拿熱水袋為丈夫暖腳,趕緊生火煮醒酒湯,說話也低聲細氣。示例2:知恩圖報:由于外公娶了她,使她不至于嫁不出去,因此她心存感激,一輩子都悉心照顧著外公。示例3:寬容大度:她認為自己的婚姻是嫁接在丈夫和另一個婦女的痛苦之上的,因此,她對丈夫經(jīng)常進城,并且進城必喝醉酒的舉動能夠?qū)捜蒹w諒,從不阻攔、埋怨。示例4:以平常心看待人生:她能坦然對待生死,要后輩們不必號哭。3.①“死亡原來也有溫暖的意味”,是“我”看到外公外婆墳頭的迎春,竟在臘月天就“爆出了星星點點的黃”之后的內(nèi)心感悟;②眼前景象與外婆所夢相契合;③“死亡”雖是令人哀痛的事,但在“我”看來,隨外公而去的外婆可以與所愛的人在“地下”相聚,也就有了“溫暖的意味”。4.示例 1:在內(nèi)容上,“我”雖然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卻是人物關(guān)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也與作品主題有關(guān)聯(lián)。作品正是通過“我”與外公的關(guān)系,展現(xiàn)他那“準酒鬼”的形象和對“我”的疼愛的。也正是這既令“我”丟面、難堪,又讓“我”感動、感激的矛盾沖突,展示了一位立體而真實可感的外公形象,并進而揭示了“幸福總是有缺陷的”(或“要懂得在缺陷中發(fā)現(xiàn)美”)的作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