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人職業化的過程就是軍人取得職業角色、明確職業責任的過程,而職業認同是軍人產生核心價值觀的心理基礎。軍人職業化使職業穩定性提高,吸引力增強,軍人后顧之憂減小,而職業穩定則人心思定,這是形成軍人價值觀的制度保證。可見,無論是軍人個體角色職業化,還是職業軍人制度化,它們共同形成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基點。
關鍵詞:職業化價值觀基點
軍人職業化是國家根據軍隊的特殊需要,著眼于軍人發展的全過程,通過法定軍隊員額和建立相應的選拔、培養、激勵和退役等機制,為軍隊建設保留的人才提供長期服役以及退休的政策制度保證,并使軍人在服役期間享受各種優惠和社會保障,使軍人退役后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一、軍人職業化的內涵及其重要意義
1.軍人職業化的內涵
軍人職業化包括軍人個體角色職業化和職業軍人制度化。王湘穗、喬良在《縱橫古今談名將—軍官素質論》一書中提出職業化的三維結構:職業情感、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并指出軍人就是軍人,不是常人,好的職業軍人的情感、意識、行為必須充分地軍事職業化。
2.推進軍人職業化的重要意義
軍事職業化是培養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基石,沒有這一基石,軍人核心價值觀培養便成了“空中樓閣”。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軍人職業化的過程就是軍人取得職業角色、明確職業責任的過程,而職業認同是軍人產生職業價值觀的基礎;第二,軍人職業化使職業穩定性提高,吸引力增強,軍人后顧之憂減小,而職業穩定則人心思定,這是形成軍人價值觀的必要條件。軍人職業化是當今世界軍事發展的一大趨勢,美英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這一過程。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軍進行軍事職業化建設提供了較堅實的物質基礎。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有所作為,推進我國軍事職業化建設,提高軍人職業認同感,是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前提條件。
二、大力推進軍官職業化
軍官職業化已成為各國實施軍隊質量建設的重點,也是走精兵之路的本質要求。政府通過向退役軍官提供比較優厚的生活保障,減緩市場經濟對軍官再就業的沖擊和壓力,可有效地消除因職業不穩定造成的軍官臨時心理壓力,確保軍官安心服役。同時,能夠從法規制度上創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有效地保留部隊建設需要的骨干人才。這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軍官隊伍、迎接新時期世界軍事變革的挑戰、提高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軍隊戰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證。實行軍官職業化,筆者以為,針對目前我國、我軍建設實際情況,應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爭取有所作為。
1.建立軍官個人情感素質信息檔案,激發現有崗位軍官職業激情
情感素質是軍人全面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軍人的情感取向影響軍人的崗位取向,換句話說,不同情感取向的個體有適合于其不同的工作崗位。把不同情感取向的人放在適合其的工作崗位,不是被動應付,而是對人的個性的尊重,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基于該前提,軍隊干部部門應協同衛生部門,建立完備的個人心理檔案,用科學的測試方式,根據個人的考核情況及平時的個人各方面的表現或他人的評價,獲取基本的個人情感意愿資料,建立比較規范的崗位人才選拔制度,科學合理地制定測量情感意愿的標準,引導人們自覺地按照自身的情況去選擇崗位、調整崗位,最大程度地保證現有崗位干部的工作效能,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
2.進一步完善有利于軍人職業化的激勵機制
按照貢獻積累的原則,對軍人實行多元綜合報償制度,建立以軍銜為基準的工資薪金體系,建立以職務、軍齡、任職時間多要素合一的福利待遇體系,建立職務、任職、實績、學位等單要素獨立的津貼獎勵體系。這種多元的綜合報償辦法,能客觀、有效地調節不同軍人的不同利益關系,對于穩定軍人職務,鼓勵軍人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淡化單純追求職位觀念,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都很有利。它是與職業化制度相配套的一種比較科學的激勵機制。
3.完善軍官長期服役制度和退役安置制度
軍官的任期,既要嚴格執行現役軍官服役條例關于最低任職年限的規定,保證軍官在各級崗位上得到必要的實踐鍛煉,又要抑制軍官頻繁流動、大進大出的現象,同時還要對擔任領導職務的軍官的最高任期作出規定。筆者認為,可將現行軍官退休制度擴大到正團職,爭取廢止現行軍官轉業安置辦法,代之以實行軍官退休金和軍官退役金制度,確保干部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完善軍官住房分配制度,使干部有能力在地方自主購房;完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使干部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建立退役軍官基金和機構,為退役軍官就業提供咨詢、信貸、職業中介、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等服務;保證退休軍官與現役軍官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
三、重視推進士官職業化
士官不僅是部隊管理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更是先進武器裝備操作、使用、維護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有西方軍事評論家認為:“未來的戰爭是班長的戰爭”。美國士官的總數達到了軍隊總額60%,其他發達國家也達到了40%~50%,最高服役年齡可達60歲。隨著我國兵役制度的改革,士官的比例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據統計,目前,士官所占軍人總額比例已達到了30%多。士官作為軍人群體中重要的一部分,推進其職業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士官職業化建設
當前重點是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技術士官隊伍。新的《兵役法》實施以后,建立了以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士官隊伍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當前,應積極調整士官崗位,建立、健全士官成才機制,完善提升與培養相協調的用人育人制度,分層次分級別,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定期輪訓、專業培訓方式,大力進行士官技術培訓教育,實施職業技術等級證制。通過送學、自學、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多造就一批技術工人、工人技師、高級技師等“專家”型士官人才。
2.完善士官優待政策制度
筆者認為,應逐步提高其工資級別和生活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以解除其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李春秋.軍人倫理學[M].北京: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2]空軍政治部宣傳部[M].軍人職業道德.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
[3]王聯斌,朱少華.軍人價值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張明倉.軍事價值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5]王湘惠,喬良.縱橫古今談名將——軍官素質論[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民族干部學院軍醫訓練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