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早餐習慣和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為大學生提供身體生長發育、智力發育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但大學生不吃早餐的現象在全國很普遍。不吃早餐或者早餐質量不高會影響到大學生的營養素攝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甚至給他們的健康埋下隱患。筆者在某高職院校隨機抽取300名大學生進行了早餐調查,為在高職大學生中倡導營養、科學的早餐,促進身體健康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內容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300人,其中男生65人,占32.5%,女生235人,占67.5%;來自城市的學生103人,占34.3%,來自郊區的學生82人,占27.3%,來自農村的學生115人,占38.3%。
2.研究內容
筆者自行設計了“我的早餐”問卷,以了解高職大學生對早餐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包括早餐的頻率、時間、地點、質量、不吃早餐的原因、早餐對學習行為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對數據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和探討。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大學生營養健康教育的文獻資料,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2)問卷調查法。設計問卷調查表“我的早餐”,采取調查人員發出調查表、學生現場獨立填寫的方式。為保證資料來源可靠,不計姓名、不互相討論,當場收回調查表。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2份,樣本有效率為97.3%。
4.數據統計分析
利用Excel軟件對所調查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1.早餐的頻率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每天堅持吃早餐者占22.7%;每周食用早餐5~6次者,占35.0%;每周食用早餐3~4次者,占18.9%;每周食用早餐1~2次者,占14.3%;從不食用早餐者占6.3%。這說明在高職大學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較高。
2.早餐的時間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8.9%的人在6:00—7: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59.3%的人在7:00—8: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16.3%的人在8:00—9:00的時間段吃早餐,有13.2%的人在9:00—10:00的時間段吃早餐。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大學生的作息時間有延后的趨勢,晚睡晚起在當代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起床晚了,有的人來不及吃早餐,有的干脆將早餐和午餐合并。這些行為既造成營養素攝入的不均衡,又容易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并有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病。
3.早餐的地點
調查結果顯示,有56.6%的人選擇在學院餐廳吃早餐,有1.4%的人選擇在學院周邊的小餐館或街邊小吃隨意吃些,有18.8%的人選擇在學生宿舍沖泡方便面,吃些餅干、火腿腸等作為早餐,還有22.6%的人將食物帶到教室在上課前或課間填填肚子。
4.早餐的質量
調查結果顯示,81.3%的大學生的早餐中包括糧谷類(饅頭、面包、包子、烙餅、米粥等),28.4%包括動物性食品類(雞蛋、雞肉、豬瘦肉、魚等),68.8%包括奶及奶制品(可用豆漿、豆腐腦等代替),18.5%包括蔬菜和水果(五顏六色的應季蔬菜和水果)。評價早餐質量可根據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來精確評價,也可以根據早餐食物種類的多少來粗略評價,后一種比較便于在生活實際中操作。科學合理的營養早餐應該包括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和水果,而且要不斷變換食物品種和搭配。能吃上述4類食物最好,只有3類為較好,2類以下則說明這頓早餐營養質量較差。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早餐主要以谷類為主,有饅頭、面包、包子、烙餅、米粥等,其次是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再其次是雞蛋、肉等動物性食品,普遍缺少蔬菜和水果,食物的選擇比較單調,早餐的質量普遍不高。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早餐教育,讓大學生懂得吃早餐的重要性,讓大學生了解早餐的食物種類、數量和營養搭配情況。早餐除了谷類食物以外,還應吃雞蛋、喝牛奶或豆漿,最好再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樣才能保證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學習
任務。
5.不吃早餐的原因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不吃早餐的原因中“不餓”或“不想吃”的占21.5%,“感覺不好”或“吃早餐惡心”的占11.1%,不喜歡早餐食物的占5.3%,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不及吃的占6.3%,節食減肥的占55.6%。綜合分析,學生不吃早餐最主要的原因是節食減肥,節食減肥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保持理想體重對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但絕不可以通過不吃早餐的方式來控制體重。很多大學生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早餐的重要性,亟待指導。
6.早餐對學習行為的影響
對“不吃早餐、早餐質量不高、早餐吃得好對上午的學習有哪些影響?”的調查中,有67.8%學生表示不吃早餐或早餐的質量不高時,他們上午第1、2節課就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易疲勞、反應差、思考問題不積極、思維懶散等現象,等到第3、4節課時以上現象更加明顯,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而早餐吃得好的學生,則表現為精力充沛、思考積極、應答準確性高,學習效果明顯好于早餐質量差或不吃早餐的學生。并且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早餐質量差、不吃早餐的學生中遲到、缺課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這是因為大腦工作需要的能量來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能量不夠,大腦細胞就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應,就會影響出勤率和學習成績。
三、討論
早餐是早晨起床后結束饑餓狀態的第一餐,對大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和在校學習能力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在全天的能量和營養攝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早餐所提供的營養很難由午餐或晚餐來補充,長期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不高會引起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12、葉酸等多種營養素的不足,嚴重時還會出現營養缺乏癥,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等。再者,不吃早餐也是誘發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不吃早餐,到午餐時中樞神經受到刺激,就會出現強烈的空腹感和饑餓感,不知不覺中吃下去過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引起肥胖。
目前,高職院校上午的課程均安排得很滿,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相當重。學習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而大腦的能量來源又單一,除葡萄糖外,不能直接利用其他營養物質來獲得工作所需要的能量。當血糖水平較低時,大腦得不到及時的能量補充,興奮性就會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早餐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提倡吃早餐,而且還要保證早餐的質量。
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高職大學生的早餐質量并不理想,不吃早餐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早餐提供的營養也不全面,早餐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建議開展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一方面,要面向高職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營養知識普及教育,因為這類普及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營養知識、促進學生良好膳食行為的形成,具有簡單易行、效果明顯的優點;另一方面,要以食堂為基地,以早餐為試點,充分開展學校營養早餐計劃,做好早餐的食物搭配,如粗細糧搭配、主副食搭配、米面搭配、谷類與豆類搭配、干稀搭配、葷素搭配、甜咸搭配、五色搭配、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搭配等,充分發揮食物中各種營養的互補作用,通過合理的烹調,避免營養的損失,使食物的色香味形俱佳。同時研制營養全面、均衡、食用方便的早餐食品,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早餐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