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高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在校學生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低,而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更妨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職高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靈活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灌輸為主線的教學套路,靈活教學,構建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興趣、探究創新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如在“探討式”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為研、討、講、練。通過學生與教師共同對物理現象開展研究,從中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例如在講“超重、失重”一節時,筆者在上課一開始,先讓學生把測體重的臺秤放到講臺上,讓一個學生站在上面,先靜止不動,再突然下蹲,后猛然站起,讓全班同學輪流上臺仔細觀察臺秤的示數變化。然后啟發學生為什么在下蹲站起與靜止時,會有不同數值,實際生活中這種現象有何應用。接著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和探討超重失重規律,然后學生提出疑問進行討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課堂效果很好。再如物理概念的教學,應靈活地從不同的角度闡述物理概念,以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但教科書往往只從一個方面以單一的方式敘述,教師倘若只是機械地照本宣科,會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片面性,缺乏立體感。如果教師在講概念時,能夠從正面、反面、側面多角度去剖析、闡述,定可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又如,在講解“加速度”這一概念時,除按教科書敘述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快慢的物理量,是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其大小等于合外力與物體質量的比值,是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標志。
二、大膽質疑,營造創新氛圍
勇于質疑,是創新的前提。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從質疑到創新是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鼓勵學生質疑的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理解的自由,容許學生對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錯誤,避免扼殺他們的創新欲望。
教師要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要求學生預習教學內容,發現疑難,提出問題;二是要設計出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疑難問題,啟發學生思索探討,在探索中有所發現和創新;三是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發問,敢于對課本、參考書提出疑問;四是鼓勵學生間積極爭辯。如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預測現象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再進行實驗觀察;或者,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再觀察實驗現象。在這里,激發思維沖突使學生產生質疑最為重要。例如,導體帶電、靜電平衡的時候,電荷分布在哪里呢?問題一經提出,實驗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與學生共同討論演示方案,觀察和思考的主動權就交給了學生,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及實際動手的能力。筆者還將部分演示實驗改為隨堂的學生實驗,將個別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例如在講“電荷庫侖定律”一節時,筆者用很細的銅絲制成小肥皂泡的形狀,用來演示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同時也能觀察到靜電力與電荷間距離的大小有一定關系。這堂課氣氛空前活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穩恒電流”一章,課本的例題和習題由學生自己先理論計算后進行“實驗模擬”,這種探討教學增強了物理課的特色,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總之,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新方法給與肯定、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和質疑,從而使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和毅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思維舒暢、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思維活躍,智力呈開放性狀態,這樣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興趣和創新兩者不可分割。興趣是創新的前提,沒有興趣就談不上創新。而創造潛能人人都有,是可以開發和培養的。只有興趣與創新完整、統一,才能充分培養出學生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自立、自信、自強、自創的人格精神。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第二職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