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效果是檢驗教學方法的最終決定因素。在PLC基本指令教學中,筆者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基本指令及編程技巧。
關鍵字:PLC基本指令 一體化教學 編程技巧 學習興趣
可編程控制器簡稱PLC,由于可通過軟件來改變控制過程,且具有體積小、組裝維護方便、編程簡單、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為了適應PLC日益廣泛應用的形勢,PLC技術已經成為各技工學校電工專業的重點課程。這門課程包含了PLC的基礎理論、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編程操作和實際應用等知識。如何讓技校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這些知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下面就談一談對PLC基本指令教學的一些見解。
一、把教學現場搬到實驗室
PLC是一門理論性較深、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有著理論和實習不可分割的特點,學生邊學邊練,才能利于PLC知識的掌握。
1.通過實踐理解理論
一體化教學淡化了理論和試驗環節的界限。老師將要講授的基本指令的基礎知識、實例應用、編程方法等內容通過教學設備,現場展示或演示出來,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迅速理解了學習內容。同時,學生聽老師講解幾個指令和一個實例之后,就在老師指導下編寫出程序,及時上機試驗,試驗結果往往會讓學生對老師的講解有一種深刻的認同。
2.快速反饋學習信息
學生進入實驗室后,編程練習就改在編程軟件進行了。編程軟件不僅有對指令勘誤的功能,還可以將編寫正確的指令表轉換成梯形圖。如果不能轉換成梯形圖或是轉換成了別樣的梯形圖,或系統不讓下載,或錯誤燈閃爍,都說明所編寫的程序出現錯誤。這種學習方法的直觀性、對比性,可以使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并立即加以修正。
二、強化指令表編寫訓練
PLC的控制程序基本上是采用梯形圖、指令表或狀態流程圖來編寫的,而手持編程器只能編寫指令表。由于各PLC廠家的給定基本指令往往很多,學生初學指令表編寫時經常錯寫、少寫、多寫。為了能讓學生學好基本指令,必須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
1.突顯和緊扣指令表學習中的難點
PLC的基本指令是編程常用指令,是學習重點,但學生一開始學習的時候,經常在“電路塊串并聯”指令以及“多路輸出”這兩類指令的使用上出現錯誤,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老大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引入多媒體,為學生營造輕松學習的環境。為突出重點、難點,在基本指令的教學課件中,把重點、難點部分提煉出來設置成彩色文字,加上動畫效果和聲音效果,使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對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提高學生對難點學習的注意力。
(2)編寫融入難點的梯形圖,對學生進行指令表編寫訓練。要讓學生正確地運用基本指令編寫指令表,還要靠他們的認真反復練習,不斷修正錯誤,達到熟能生巧。在訓練過程中,筆者編寫了多個含有學習難點的梯形圖,通過教學網把它傳送到學生機上;待學生編寫完畢后,再讓他們把指令表翻譯成梯形圖,與筆者發送的梯形圖進行對照。如果結果與目標不一致,學生就會產生很大的疑問和求真的渴望。此時,老師再對學生及時解惑,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提高學生競爭意識,鞏固學習效果
適度的壓力是動力的源泉。為此,筆者組織學生在指令表編寫練習的過程中展開比賽,將前幾名率先完成的學生的名次和所用時間寫到黑板上,表彰優秀,樹立榜樣。所以,每次競賽的氣氛都是很熱烈緊張的。通過這些活動,班級的學習氣氛濃厚了,且淡化了學習難點,鞏固了所學知識,有效地完成了指令表編寫的教學任務。
三、進行基本指令的特性試驗
FX2N系列的PLC里,除了13個連接驅動指令和多路輸出指令,還有14個具有特殊功能的基本指令。學習這類基本指令,重點是要理解它們的特性和功能,但有些指令的功能比較抽象。例如,課本論述PLS的功能時說:“當檢測到輸入脈沖的上升沿時,PLS指令的操作元件得電一個掃描周期,產生一個寬度為一個掃描周期的脈沖信號輸出。”學生產生困惑“怎樣才是檢測到輸入脈沖的上升沿?一個掃描周期有多長?而PLS的操作元件又如何產生寬度為一個掃描周期的脈沖輸出?”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講解時很費口舌。所以,進行特性試驗,也是學習應用基本指令的一個必要環節。
當然,試驗也要在老師有目的的指導下進行。筆者先把試驗程序編寫出來,讓學生下載到PLC里。然后,采用兩種形式要求學生做試驗:一是指出該指令的功能特性,讓學生按一定的步驟操作,及時觀察每步驟的試驗現象,填寫試驗報告,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理解指令功能特性;二是先提出一些試驗步驟,讓學生觀察試驗現象后,總結出指令的功能特性,同樣要求他們把這些思考寫在試驗報告中。經過耳聞目睹和思考,學生無一例外地理解了所試驗指令的功能、特性、使用注意問題等,為學習控制程序的編寫打下了基礎。
四、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編程技巧
在學習PLC基本指令的教學中,主要目的是進行編程技巧的入門指導,通過運行調試程序,掌握編程方法,為以后進行復雜的電路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應用程序的編寫卻是學生最吃力的。怎樣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呢?
1.耐心細致地進行編程入門指導
(1)編程過程的指導。首先,合理提出控制要求。技校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較低,老師初始指導他們編程學習時,不要跨越過大難度,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盡量先提出一個或兩個控制要求,待學生目睹了自己設計的程序成功實現而產生興奮后,再循序漸進地加大難度。其次,引導學生選擇現場需用輸入、輸出的部件,分配PLC的輸入輸出點,畫出PLC的實物接線圖,將輸入輸出部件接入PLC。第三,設計出梯形圖。雖然一個控制程序中有多個控制要求,指導學生設計程序的時候,要先對應一個控制要求,畫出實現這個控制所要驅動的線圈和控制觸點,然后再對應下一個控制要求,畫出線圈和控制觸點。如此類推,逐步完成多個控制要求,最后添加聯鎖、過載、報警等保護措施。
(2)編程技巧和方法的指導。在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怎樣設計梯形圖才是合理設計?程序中出現雙線圈,將產生什么結果?怎樣才能讓學生又快又準確地完成程序的設計?如負載的延時接通和延時失電怎樣實現?多個負載順序啟動停止控制怎樣完成?
(3)運行PLC檢驗編寫的程序。程序設計是否符合實際控制要求,觀察運行結果是關鍵。有時候從理論上分析認為無誤,但一運行就發現仍然存在問題。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編程能力和技巧自然可以逐漸提高。
2.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編程興趣
學習知識越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又不偏離教材,學生就越容易理解,對新知識學習的渴望就越大。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互動式教學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雙邊互動式教學同樣是產生良好效果的教學方式。在進行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看法,創造出一個共同討論、動手實踐、活潑的學習環境。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