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加速了企業重組的頻率,縮短了產品調整的周期,這一切都對職業技術教育提出新的課題:如何使未來勞動者在心理上、能力上適應我國新型工業化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在職業教育多年探索的基礎上,“一體化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理論實踐一體化,而是擴展為教育教學一體化、學校企業一體化、專業素養一體化、工作學習一體化。
一、教育教學一體化
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出來的技術工人只具備專業理論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先進的企業對技術工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具備正確的企業理念,具備團隊精神,學會合作,學會執行,協調好分工、協作的關系。只有融入到集體中去,注重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才有個人創新的基礎,才有個人才華展示、提高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以往的教育中,這些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往往被忽略了。但沒有這些職業“軟技能”,學生就業后會很難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教育教學一體化就是通過合適的渠道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融入教學中,除了設置專門的職業能力課程,也要注重在教學方式、過程中的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如生產實習教學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布置學習任務和目標,分配給組內成員各自具體任務和職責,最后大家又需團結協作才能完成整個任務。各組之間可以競爭、比賽,看哪個組完成得又快又好。由于不甘落后,每個學生都會為完成自己的任務想辦法、動腦筋,新點子、好方法會在學生中不斷涌現,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在勞動紀律上,個人違反規章制度不僅“扣”本人的分,還要“扣”全組其他成員的分,使學生意識到個人與整體密切相關,樹立“我是集體一分子”的集體觀念。
二、學校企業一體化
職業技術教育是為企業輸送技術工人的,所以必須滿足或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以往校企脫節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市場競爭力。要做到真正的學校企業一體化,一是學生到企業去,二是企業到學校來。學生到企業去,是感受企業生產的真實環境,盡早了解、投入到生產的各個環節。接觸具體的生產任務有助于把所學知識、技能與實踐真正結合在一起,可以為完成任務把所學知識及技能發揮到極致,學生甚至會因能力有限完不成任務而主動“充電”學習。學生在企業接觸到一些不太合理或落后的生產環節,也會有改進的愿望和動力,這個最能培養學生自學和創新能力的舞臺只有企業才能提供。企業到學校來,是指企業要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安排,要與學校一起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用人要求的教學方案。企業還要定期安排工程技術人員和有較高技能水平的工人師傅到學校為學生講授先進的生產技術及工藝,為學生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提供幫助,為學生自身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礎。學校則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一些條件,例如:學校的食堂或車間照明電路需要改造,或校園道路需要加裝路燈,學生宿舍需要加裝電扇,不是包給外邊的專業施工隊,而是讓電工專業的學生們來設計、來施工,老師們給以必要的指導鑒定,這對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大有益處。
三、專業素養一體化
專業素養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一名企業準工人,熟悉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生產流程和環節,畢業進入企業基本具備勝任崗位工作的能力。專業素養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企業意識,灌輸企業理念。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模仿企業組織結構,以不同的崗位職能要求進行專業素養“耦合”。在教學現場管理、課堂組織文化上更貼近企業。例如把一體化實訓教室劃分為幾個企業功能區:資料區(包括圖書資料、網絡資源)、學習區(工藝編寫、設計)、工作區(實訓工位或施工車間)、材料區(倉管庫房)、看板區(各組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安全生產情況、當天任務安排、產品質量等均以圖表形式上板展示),努力將學習環境仿真企業生產實景。這樣學生越早融入企業環境,越能盡快完成從學生到工人的角色轉變,為將來在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條件。
四、工作學習一體化
工作學習一體化是將學習內容以工作任務的形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以企業的生產要求來確定工作任務,以怎樣完成任務來確定目標,圍繞目標可由學生自主編制工藝工作頁、制定施工方案、分配和明確個人具體任務與職責,相互間搞好協調協作。要讓學生在各個環節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來完成任務。在任務項目施工過程前、中、后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實踐,遇到問題鼓勵學生想辦法、出點子,教師提供資源環境進行協助,在解決方向上引導,并負責指導學生最終實現整個項目任務的零事故、零故障、高效率、高品質。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