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跑是涉及身心健康多個領域的一個重要運動項目。它對發展學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有直接作用。同時,它對其他運動技能形成也有特殊的幫助;尤其是中長跑對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頑強毅力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筆者在平時的中長跑教學中,把學生的練習情況納入過程化考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和幾點心得。
一、研究過程化考核方法
1.課前準備
(1)確定實驗班級。選定10級的3個班作為實驗班,平行的另三個班級為對照班;實驗時間為2010學年第一學期(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
(2)將實驗班學生按能力水平不同進行同質分組。筆者所在學院一般每班有50人左右。每班分5~6組,每組8~10人,并指定小組長;
(3)每個學生預測個人成績(可與實測成績作對照用),根據預測成績對小組作出調整,然后按照小組的順序打印出分組、分道練習的記載表格。
2.具體方案的應用
(1)筆者在實驗班試行的評價方案:把平時練習的出勤、練習時完成技術的質量、進步程度等納入中長跑評價計分。以100分計:平時練習占50%(50分),考核占50%(50分)。平時練習又可以分為:出勤20分、質量20分、提高20分(平時占60%,考核占40%)。還可根據不同班級的需要和情況調整。
(2)練習過程:依小組順序,按教師的口令進行練習。小組長負責核對小組成員是否到齊、位置是否正確。由于每個同學的位置相對固定,這樣便于教師查點人數和對每個同學練習情況進行記載。記載可用簡易的符號(如“好、中、差”分別用“☆☆、☆、△”標出)。學生小組長協助老師共同對各組練習的學生作出評價,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們進行自我反思,提高練習質量;將練習情況,當場公布給每個參與練習活動的學生,以保證及時公開地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這樣,學生的每次練習就不會流于形式。記載情況留作最后的統計計分。
(3)練習方式:單純的中長跑學生很容易產生懼怕、厭倦心理,尤其是職校的女生,由于怕跑,自身的跑步速度和耐力也較差,就常常在跑步課上想方設法請假溜號。于是筆者嘗試在女生較集中的班級用短距快速跑、直線接力跑和十字接力跑等多樣化練習方式交叉進行跑步訓練,逐步解除學生對跑步的恐懼和厭倦心理,并在練習過程中慢慢養成學生的正確動態姿勢,并有效進行了跑步基礎訓練、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4)階段測驗方式:幾次單元練習后,學生的能力會產生分化,到課堂練習的最后測驗階段,根據最新成績,可仿照大型正式的體育賽事,重新排一次競賽道次,分級別讓能力相近的學生同組比賽,筆者在實驗班的測驗效果特別的好,基本消滅了學生以往的懼怕長跑測驗或偷懶不考試現象,測驗成績也比平行班有明顯提高。實驗班的三個班級中長跑優秀率達18%,及格率達94%;對照班的優秀率11%,及格率87%。
二、研究結果分析
教學實踐、探索的結果,證明了這種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可行性、科學性與實用性。學生的中長跑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改進,一些錯誤姿勢得到了糾正,跑步成績和個人耐力也大幅度提高。和以往的單次教學形式相比,這種過程化教學方式方法,對教學過程抓得具體、實在,避免了教與學流于形式,使得每一次練習,變成了學生自己的需要,學生不光要和同組同學比,還要和自己的過去比,這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發展空間。這種方式兼顧了學生的歷史與現狀,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同時消除了快慢學生最后得分的懸殊差距,不僅使體育差生有了達標、及格的機會,而且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這符合技職院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指導思想,更符合我院健康體育、快樂體育的教學要求。
三、推廣實施的意義
對于學生來說,教學過程中按能力的大小進行同質分組,學生被分成不同的組別,學生個體差異被關注,這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同質學生間進行比較的基本平臺;能力相當的學生參與競爭,增強了練習的氣氛,更加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體驗到學習和成功樂趣的可能,滿足了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對于教師來說,把平時練習情況納入評價計分,突破了以往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了評價的激勵、發展的功能,通過固定分組、分道以及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使課堂組織形式更加高效、嚴密,體現了體育課程改革的新思維,更符合技職院校的特點和要求。因此,在職校體育尤其是中長跑教學過程中,采用過程化考核是十分有積極意義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