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技工院校電工專業的一名實習指導教師,筆者在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于如何教好電工實習課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驗,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作為老師,想要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盡情發揮,必須做到厚積而薄發,所以必須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加強學習,充實自己,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要通過系統的學習,構筑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結構,才能在授課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更好地掌握實習實訓內容。還要注意不僅掌握自己所教學科,而且要學好與本學科相關的課程,只有這樣在講課的過程中才可以做好學科之間的銜接。現在國家和行業大力倡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僅對教師的學歷有了明確的要求,對教師的相關職業資格資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要求對實習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做好“五備”
為了上好實習教學課,指導教師應做到“五備”:一是備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更是實習教學中的主體。充分調動起這一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二是備教案,實習指導教師首先要對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每個課題的教學要求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按要求,從每個課題的內容、教學方法、動作要領、技術標準、演示示范等方面精心備好課,認真寫好教案。三是備圖紙,即準備好教學用的圖紙、掛圖以及學生練習、考核用的圖紙。四是備材料,籌備好教學示范、學生練習和考核用的毛坯材料。五是備設備和工具,即課前要調試好、平時要保養好教學用的各種設備,使之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并備齊教學示范和學生實習的元器件。
三、改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由一名教師指導,幾十名學生一起實習,從工作原理講解到實習內容的演示操作,都由一名教師來完成,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很難確保每位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實習課題的任務。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教學問題,筆者的辦法是采用分組教學模式,事先將學習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選拔出來,擔任小組的組長,由教師先給這些小組組長講解實習課題的工作原理、實習步驟、配線要求、線路檢測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讓這些學生首先掌握實習課題內容,然后在實習的過程中由組長擔任教師的角色,指導組員完成實習課題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鍛煉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使他們在幫助指導組員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所要講述的內容,并通過講解加深自己對實習課題內容的理解。老師節省了時間,可以在實習過程中更好地組織實習秩序,重點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或疑難問題。
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1.實驗、實習與講授相結合
在電力拖動基本控制電路的安裝及故障排除的實習中,學生對線路的構成及功能原理很難理解。實驗、實習室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陣地。上好實驗課不但可以驗證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一些復雜的線路,我們先讓學生在實驗室用軟導線親自動手接線,并進行檢測驗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理論與實驗有機結合。然而,僅僅在實驗室中操作驗證還達不到電工工藝操作要求。為此,在電工實習工位,配有一塊木制板和一件實習器材,讓學生進行集中強化訓練。在實習操作中所有導線全部采用獨股塑料硬銅墻線,狠抓基本功的訓練,并要求走線趨于合理,定時定量進行考核,使學生逐步掌握專業和技巧。
2.操作與紙上練習相結合
對一些元器件較多、線路安裝復雜的電路我們采用“紙上練兵”法。所謂“紙上練兵”是指學生在理解電路原理和掌握電路接法的基礎上,在作業紙上練習布線的做法。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對理論知識進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對安裝工藝做到心中有數。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節約了大量時間,而且節省了材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Y-Δ自動降壓啟動控制電路安裝實習中,過去學生需要求24學時才基本達到工藝要求,而現在采用紙上練習后,學生僅需要不到16小時就可以達到工藝要求。
五、做好實習總結
每次實習課題結束后,都要進行總結,這種總結不應是老調重彈,而應是源于課題、高于課題,形成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內容上要深化,總結內容要在緊扣單元教學的基礎上,向縱深延伸拓展,啟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創新;二是形式上要變革,課題的總結形式要由教師一言堂的單一型變為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師生共同探討的多樣化,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優化實習教學效果。
以上是筆者對上好電工實習指導課的一點粗淺的看法,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淄博商貿培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