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技工學校正承受著生源不斷減少、社會對技工學校畢業生要求不斷提高的雙重壓力。要改變不利的現狀,技工教育除了教授學生知識和技能外,另一項重大任務就是德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探索與實踐德育教育的方法,引導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和健壯的體魄,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一、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技工學校由于受歷史原因、生源素質等諸多因素影響,德育工作難度與普教相比是顯而易見的。技工學校的學生,年齡都在15~18歲之間,他們正處于少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由于社會閱歷尚淺,整體綜合素質偏低,法制觀念薄弱,自律性差,對一些問題似懂非懂,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傾向。但是,技工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所不同的是技工學校的學生可能由于受家庭經濟條件、家長教育方法、初中時期學校教育等的影響,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差,缺乏自律性等。因此,技工學校的德育工作應當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從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質入手,實現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目標,使德育工作真正能夠收到實效。
二、德育教育措施
1.轉變認識,改革德育課教學模式
要改變技工教育就是單純的技能教育、就業教育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改變過去空洞的說教,把德育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與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加強德育的針對性,使德育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生理需求,區分不同層次,抓住難點,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課教學。
2.以人為本,創新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教育的直接對象是學生,因此,在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兼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主動搭建平臺,營造德育工作氛圍,使正面引導、正面教育充滿活力,避免簡單、空洞的說教。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如新生入學教育、新生軍訓、參觀活動等,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社會熱點等組織召開相應的主題班會。要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平等地對待學生,哪怕是對我們認為的所謂“差生”,都要本著“有教無類”的育人原則,教育、引導、感化他們。另外,要組織學生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說敬老院、航空節志愿者活動和植樹造林活動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養成良好品質。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社會、建立自信。只有讓學生在參與管理的實踐中,把專業知識、生產實踐、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結合起來,才能使他們在成長中增加自我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才可以使他們在實踐中團結互助、尊重別人,完善自我和提高自身素質,有利于形成健康、穩定的個性。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
技工學校要宣傳學生的精神面貌,反映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好人好事,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開展適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娛體育活動和校內的技能競賽活動,開設影視、音樂鑒賞會,提高學生對影視、音樂的鑒賞能力。要教育學生正確上網,學會抵御那些低級趣味,甚至涉及暴力、色情、賭博的網站和網絡游戲的影響。
4.以就業為導向,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
學生選擇技工學校某專業,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長決定或受從眾思想影響。大多數學生剛入學時對所學專業認識不深或根本沒有認識。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由于文化基礎差,他們容易產生厭學、畏難情緒或采取逃避的辦法。學校要調整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策略。首先,要使學生對該專業課程有大致的認識,對該專業今后從事的工作也要有一個初步了解,增加對所學專業的興趣,由“厭學”轉變為“樂學”,逐步確定就業的目標。其次,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所處的環境,加強就業憂患意識的教育,增強就業的危機感,并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到企業去參觀、了解企業的運作。再者,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社會認知能力、社會活動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調適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到勞動力市場、供需見面會走走,為成功就業謀得更廣闊的空間和機會,建立自信心,以最佳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就必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