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教育是規范學生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的必修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和他們對社會的影響。職業道德與法律作為中職德育教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如何上好它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一、職校學生的現狀
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本身邏輯性強,涉及內容寬泛抽象。而職校學生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甚至是在初中小學就被個別教師“遺忘”。職業學校的學生給社會上的印象就是不愛學習,成績差,違紀現象時有發生。他們經常曠課,與任課教師頂撞,沉迷網絡、早戀、打架,并且事態越演越烈。學生往往認為中職的德育課與初中的政治課一樣,只需要大量記憶、考試合格就行。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如果運用以往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劃重點、學生背是行不通的。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思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增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從而使職業學校的德育課學生愿意上、愿意聽。
二、如何上好職業道德與法律課
1.備課不能只備教材,更應該備學生
筆者非常清楚,要讓學生在課程中受惠,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課程的忠誠和對學生的歡迎。精心備課,備課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只備教材,更應該備學生。結合課本內容,探討學生最關心的前沿問題,啟發他們去思考。例如在講感受道德之美時,講到社會公德,如果按照過去的教法講什么是社會公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會比較厭倦。而筆者卻是首先問“你眼中的道德是什么?”有的學生說,不隨地吐痰,上公交車給孕、殘、幼讓座,保護環境等。筆者會回應同學幼們所說的都是社會公德。“那什么是社會公德?請大家在課本找出。”顯然后者比前者更能啟發學生思考。有時學生還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助人為樂也是社會公德,但是現在助人為樂,人們害怕別人訛詐勒索。筆者會回答,“社會中總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不可避免,但是助人為樂之風我們要提倡。”課堂、課下給學生講大量好人好事啟發他們思考,讓他們從心底感悟道德之美。
2.運用案例教學,結合現實生活給學生解疑答惑
作為德育課的教師,選擇案例不能只選擇正面材料,不選擇反面材料。學生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有好的事跡他們能接觸到,同時壞的事情他們也有所耳聞。教學中,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中選用的案例不僅要為教學服務,還最好具有實效性。如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南海的2歲女童小悅悅(化名),幾分鐘內先后被兩輛車碾軋,18位路人經過卻見死不救,直到第19位路人看見,跑過來將趴在路上的小悅悅抱到了路邊。這個伸出援手的路人名叫陳賢妹,是一位已經58歲的拾荒阿姨。筆者課堂上立即創設情景教學,如果這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怎么辦?有的學生說打120求救電話,有的說不敢救害怕別人賴上自己,有的學生說會勇敢地過去扶。學生會作出這樣那樣的選擇肯定是有原因。對于其中做法不好的同學筆者沒有立即批評,而是說同學們害怕扶起受訛詐,打個120電話總是可以的。對于其中采取積極行為方式的同學,筆者會給予表揚,并表示支持。通過關注此事,同學們感覺好人還是多,助人為樂應該發揚。同學們通過對小悅悅事件的關注,思想上也變得成熟理性了。
3.多聽取學生意見
多聽取學生意見可以表示對學生的尊重,在聽取意見的時候教師也需要積極反饋意見,這是做好工作的保證。聽取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可以邀請學生完成開放式的回答。要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吝惜表揚和贊美。有人說,德育課是快樂的,筆者非常贊同這一觀點。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明確德育重點,能讓學生感到可信、親切、愉快、有用,才是真正的德育。
4.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德育課既要重視課堂教育,又要重視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道德學習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范。堅持教育與管理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讓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教學中要綜合運用教育手段,更好地引導中職生的思想,規范他們的行為。
總之,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觸動心靈的教育。最好的德育課,不是讓學生背多少書本內容,而是通過學生與學生探討、教師與學生探討,達到心靈的凈化。相信當教師把真誠和幸福播撒在孩子心目中時,自己也會收獲幸福的。
(作者單位:威海工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