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被傳統教育禁錮思維,很難適應技能大賽的要求。為了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筆者借助項目化教學,對課程按照一定結構進行項目化改造,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又可以為技能大賽選拔人才。筆者將課堂教學按“理論、實踐、二次開發”方式進行改編,既有效構建起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技能大賽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傳統的職業學校教學內容層次較低,成績的高低更多的是取決于熟練程度,導致至今仍有人倡導“態度決定一切”,但如今的技能大賽要求參賽選手必須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年輕的學生不可能積累大量經驗,必須依賴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系統設計能力。例如現在的數控車工大賽,常要求做多個工件的配合或者小批量的生產,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能熟練操作數控機床,還要具有工藝設計的能力,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與生產速度。
二、項目化教學與技能大賽具有一致性
目前職業學校對于項目化教學初步形成了模塊化的知識體系。很多項目內容稍加改進就非常接近技能大賽的內容。例如,數控加工類課程中,“軸套配合件的加工”項目,適當增加難度之后就是技能大賽內容;PLC課程中,關于電梯和機械手的項目略加改造,就可以形成“自動化生產線組裝與調試”的技能大賽內容。因此,合理地將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改造,除了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外,完全可以為技能大賽的培訓奠定基礎,并通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發現和選拔人才。
三、針對技能大賽的項目化教學實施步驟
1.理論教學的組織
設計思想和創新意識的產生離不開扎實的理論基礎,只有系統地掌握整個課程體系,遇到問題時才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因此絕不能停留在學生“會做”的表象,忽視理論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學方法上可采用案例的方式進行講解。案例選擇應該注意降低難度,開始時不要涉及過于復雜的系統問題,也避免牽扯一些可行性問題。例如在PLC的教學中,教材里關于交通燈的例子已經足夠,如果加深難度,牽扯到左轉待轉區的處理、人行道指示燈的處理,則難度過大。切忌在理論教學部分牽扯復雜和困難的實際案例,否則容易在前期把學生嚇倒。
2.操作技能教學的組織
第一階段的理論教學僅僅是淺層次的理解,在加大教學力度之前,必須經過第二階段的操作練習。常規教學設計中,操作環節被當成最終的教學目的所在。但在現在工業自動化大發展的背景下,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各種沒有思想、只有手腳的熟練工將逐步被全自動設備淘汰,因此學校教學中以熟練操作作為目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操作技能教學更應側重實用性。
3.二次開發教學的組織
有了理論基礎和初步操作之后,對學生的教學即可進入第三階段,此時學生已經對所學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二次開發的學習條件已經具備。本階段是開發創新思維和接受系統化教育的關鍵時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盡可能多的安排案例,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教師講解與學生自行開發相結合。在講解時,可按以下步驟:
(1)按設計要求講解:學生必須充分理解二次開發的設計要求,才可以對二次開發的方案進行整體規劃。在技能大賽中,往往要求學生在第一時間理解題目要求,并根據要求進行項目流程的整體設計,因此本階段無需過于重視細節,應側重講解整體思路。
(2)按可執行性講解:技能大賽中很多選手會在動手過程中遇到一些不得不推翻整體方案才可克服的問題,或者是在最終調試時發現系統運行不穩定。這就是因為在設計時忽視了很多具體執行方面的問題。因此,講解時要特別注意對看似可行的方案進行比較,指導學生選擇最佳的可行性方案。
(3)按細節問題講解:筆者通過對技能大賽的培訓和實際教學發現,很多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思考整體方案,而是習慣性地先考慮細節問題,并試圖將所有細節都獨立攻克。因而在講解時,應注意告訴學生,即使細節決定一切,細節也是最后解決的,整體是最重要的。
通過“理論、實踐、二次開發”三個階斷的項目化教學之后,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對知識和對設備的感性體會,更有實際應用的系統化思想,在教學項目結束時,可以布置幾個相關課題供學生思考并完成設計,并根據課堂表現情況和設計結果進行人才選拔。
本文為2010~2011年度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研究課題“中職學校技能競賽與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關系的實踐研究”(201006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