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傳統AutoCAD教學方法在技工學校學生教學中的不足,提出以采用任務驅動法為主、輔以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并以此教學模式為例,講述如何進行任務設計及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強調實踐操作的經驗積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加強學生對AutoCAD課程知識的掌握。
關鍵詞:任務驅動 技工 AutoCAD 教學
近年來,計算機繪圖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發展,各設計院、大中型企業已基本實現了“甩開圖板”。各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也通過學習計算機繪圖方面的課程,掌握各種繪圖軟件(如AutoCAD、Pro/E、Solidworks、UG等)的使用方法,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AutoCAD作為主要的制圖類軟件,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成為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重要工具。AutoCAD軟件的廣泛應用,對技工類院校培養各種專業的AutoCAD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目前AutoCAD的教學現狀,筆者探討如何在AutoCAD教學過程中將制圖課的理論知識與AutoCAD軟件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軟件應用水平和AutoCAD中級工考證通過率。另外,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課堂上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在繪圖軟件方面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水平。
一、傳統教學模式及其弊端
在傳統的技工類學校教學中,AutoCAD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依賴于多媒體教學。當在使用教學軟件進行教學時,教師邊講、邊操作,感覺自己講得很有條理、清楚、明白,也自認為學生通過電腦顯示器,看到一步一步操作就能掌握。但是,往往是多數學生沒有掌握具體操作。另外,由于使用了多媒體,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會不自覺加快節奏以及操作電腦的速度;同時,又因為學生對命令的掌握不夠熟練,所以還沒搞清楚上一步的操作,就已經進入下一個內容,結果造成學生對教學內容不能很好掌握,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對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如此上過一兩節課后,就會失去對這門課的興趣。AutoCAD軟件功能復雜和龐大,對于技工類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將其內容掌握到很熟練的程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讓學生具體學習哪些內容,怎樣去學習這些內容,如何運用已學到的基本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都是教師首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考慮到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筆者通過幾年的探索總結,認為AutoCAD課程的教學完全可以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輔以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通過學生自身活動和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積極、有創造性的學習,充分體現了在實踐中學習、主動地學習、學會學習的教學目的。學生從知識的被灌輸者變成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任務構建的幫助者與引導者。筆者近幾年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傳統的AutoCAD教學方法是由老師在多媒體上演示完成一系列繪圖命令,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完成一系列的繪圖要求。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多種弊端。例如,教師剛講解完某些繪圖命令,學生上機后卻要反復查詢該命令的使用方法。學生只著重死記命令,對實際操作的應用并沒有真正掌握,只能是顧此失彼。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AutoCAD教學,打破了以教師講解演練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按傳統的教材順序授課,而是以任務為中心,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具體實例的繪制上,把要學習的命令融入到具體實例中。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學習。同時,由于AutoCAD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上理論課的時間,增加學生的上機時間。理論課什么時候講,講什么內容,均根據實例的需要來決定,遵循理論為任務服務的原則。隨著學生完成的任務不斷增加,學生的操作水平也逐漸提高。每繪出一張圖,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將會明顯好于傳統教學法。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設計
AutoCAD任務驅動教學法注重教學案例的實用性及趣味性,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AutoCAD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學設計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教學案例的選取。“任務驅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特別適用于AutoCAD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所學新知識隱含于若干個案例中,學生通過完成案例而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技工學校學生基礎參差不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為此,筆者對任務驅動式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進,即對案例進行分析,并給學生演示操作。機電專業CAD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一般過程如下。
1.設計教學案例
讓技工學校機電專業學生學習AutoCAD中的哪些命令,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參照中級工考試大綱,結合學生將來的工作需要以及自身特點,選擇與機電專業結合緊密的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將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羅列出來。依據這些知識點,編制每次課的教學任務,即精心選擇針對這些任務的教學案例。所有圖紙可在開課時印發給學生,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熟悉任務,探究任務。
2.互動教學
教學任務提出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分析解決任務:哪些步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完成?怎樣完成?哪些步驟還不能完成?為了實現這些暫時還不能完成的命令,應該具備哪些新知識?通過對該案例的分析,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能夠了解,需先學習一些什么新的知識才能完成這個任務或使這個任務完成得更為簡單。教學舉一反三,注重繪圖技巧,采用啟發式教學,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不斷引導學生由此及彼、活學活用,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學生能感受到掌握知識的樂趣。當學生具備了很強的求知欲,再詳細講解新知識,演示繪圖過程,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課堂指導
具備完成任務的所有知識后,學生單獨去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采取巡回指導的方式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進程。一方面,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普遍性問題集中指出,個別性問題個別輔導;另一方面,掌握教學目標完成情況,使工作任務的完成與教學目標的實現統一起來。在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主的情況下,輔以傳統教學方法,將這些問題融入到課件的制作與反復修改中,使課件不斷完善;并在下一次課中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清頭緒。例如,在學生做圖線偏移練習時,筆者發現有些學生總是習慣于先點選圖線,再輸入距離值,將操作順序弄反。經過仔細分析,除了學生聽課不專心這一原因外,主要還是學生在使用命令時沒有仔細看命令行的提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抽時間對這次練習進行了講評,著重講解如何理解和利用命令行的提示,并且以后每次講解命令時,都強調和引導學生養成一種根據命令行提示操作的習慣。又如,學生在標注直徑尺寸時,默認箭頭和尺寸數字都是標注在圓外部且數字傾斜。如果需要將箭頭和尺寸數字標注在圓內部,或者數字水平放置等,學生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針對這些普遍性問題,教師可就標注樣式的相關設置選取若干典型選項講解后,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其他選項,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育,充分利用學生之間溝通方便的特點,讓優秀學生去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學生,使之共同進步。
4.總結任務,評定成績
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查漏補缺,對部分難點要進行示范,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的評價,實行鼓勵性評價;同時,注意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激勵學生的成就感,結合評價給出學生案例完成成績,作為該課程總評成績的一部分。每次課結束后,再給學生提出一些類似任務,讓學生課后去分析訓練,以鞏固知識并靈活運用。
通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AutoCAD教學,再融入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教學中節省大量寫板書、畫圖的時間,并通過設計任務讓學生自己完成任務。學生受益匪淺,不僅加深印象,而且變被動聽講為主動操作學習,自主掌握知識點,而且便于進行啟發式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加,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的能力,順應社會大環境對人才的要求,同時也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探索和實踐,對提高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錢可強.機械制圖(第四版).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2]陳芳.技工學校AutoCAD課程的教學探討.裝備制造技術,2011.3.
[3]孫立斌等,AutoCAD2002中文版培訓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