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機械基礎》(第四版)教材新變化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率的四種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機械基礎 教學方法 多功能教學用具 講練有機結合
新版《機械基礎》(第四版)教材在編排質量上較以往版本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提高機械基礎教學效果的幾個有效教學方法。
一、研究制作適合學生特點的多功能教學用具,增加抽象概念的直觀性
在講解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時,可以借助手邊常用物品制作一些多功能實用教具,邊操作邊講解。這樣不但可以使概念學習更加生動、形象、具體,而且學生掌握得也會更加牢固,教學效果得到顯著增強。例如,在介紹漸開線的定義時,為了增加概念的直觀性,筆者利用膠帶紙作為漸開線的基圓,用一根棉線作為動直線,把粉筆固定在棉線上就可以很快地畫出漸開線,這樣學生就有了親身體會,更容易理解純滾動和漸開線的概念,也為后面學習漸開線的性質打下了基礎。
二、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教師滔滔不絕地進行填鴨式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往往就是事倍功半。對于略顯枯燥乏味的課程來說,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中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直觀性教學法,創設適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情境,質疑設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性教學。
筆者認為要提高機械基礎的教學效果,關鍵要上好學期初的第一節課。第一節課的教學對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第一堂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能做到這一點,那教學之路就將是一馬平川,師生教學相長,教學活動游刃有余。要實現這樣的理想狀態,要求專業教師應具有良好的教學素質和教學技能,能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有用的知識與技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適當采取講練結合的有效方式,讓課堂更高效
講練結合,是各科教學采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當然,講練結合并不是將一節課進行講與練的機械堆積,而要做到講要講到肯綮處,練要落到實效處。講的形式多種多樣,最根本的一條是精講,講經典,講方法,講操作要點,講概念理解等。在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大綱,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解精辟透徹,畫龍點睛,抓住實質和關鍵,講在點子上,而完全以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教的說法是對精講的曲解和誤解。練的形式是也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上讓學生歸納總結知識要點、結合實際舉例說明、對疑難問題進行口頭辯論等都屬于練的范圍。例如在講授機械上廣泛使用的凸輪機構時,首先提出三個問題進行啟發性練習:什么是凸輪?什么是凸輪機構?從動件的運動規律看,該動件由哪個核心構件來控制?課堂教學即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通過教材閱讀和小組之間的討論與辯論展開教學互動,以練促學,以學促教,最終實現對凸輪機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技能比武活動,提高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機械基礎作為機械類專業的技術基礎課之一,在基礎理論課與專業技術課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廣、量寬,包含數學、幾何學、物理學、熱力學、機械制圖、液壓傳動等大量知識點,內容枯燥,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升入技校的絕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就是淘氣、好玩、基礎差的后進生。為了讓他們快速掌握本課程知識,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圍繞機械CAD、數控車、數控銑、普車、鉗工等技能開展技能大比武活動。通過大比武活動,讓學生思維產生質的飛躍,大大增強空間想象力,對不少模糊知識感到豁然開朗,同時可增強其學習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有效增加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元庚.機械原理與機械零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季明善.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陸立穎.機械知識[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4]楊黎明.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