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課時相對減少了.如何提高課堂效率顯得尤其重要.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應設計好教學目標,分析把握好學生的認知狀況.由于我國數學教學歷來強調雙基與數學能力,注重為學生鋪設合理的認知臺階,使學生有效學習.近年來,有的教師不能抓住數學核心思想和思想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核心和結構,學生負擔太重,學習效果不理想.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兩個方面作些分析探討.
一、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 對數學課程、教材的體系結構、內容及其組織方式把握不準,特別是對中學數學核心思想和思想方法的體系結構缺乏必要了解.而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通過教學不斷滲透,讓學生領悟數學的核心思想.
第二, 只能抽象籠統地描述數學教學目標,導致教學措施無的放矢,只能從面上認為教學目標達成,而學生沒有真正將教學內容、核心方法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第三, 缺乏有效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感到教學問題的存在,卻不知問題在哪.或者發現了問題而找不到原因,甚至發現了問題及其根源,但沒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第四, 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比較單一,往往機械套用一些已有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課堂創新能力不足,不能正確處理教學目標,當用啟發式、探究式進行教學時,對時間的分配把握不好.
所以,必須對課堂進行優化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
二、提高教學效率的對策
1.變換題目條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對于同一數學問題,通過不斷變化問題的條件,設置“問題解決”的氛圍,使學生對新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盡快讓學生進入“解決問題”的思維狀態.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則問題設置應具有挑戰性、開發性,且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多.
【例1】 求函數y=sinx+co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此問題的基礎上,可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 當a取何值時,方程sinx+cosx=a有解,有唯一解,無解?
(2) 當a取何值時,曲線y=sinx+cosx與直線y=a有交點,有一個交點,沒有交點?
(3) 當a取何值時,方程x+1-x2=a有解?
以上幾個問題,由一道簡單的三角函數題經過不斷的改造、變化而來,從而將原題與代數、三角、解析幾何融為一體,有效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鞏固強化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變換解題方法,滲透數學思想
通過一題多解,讓學生養成見題選法,而不是見題想法的思維習慣.不同的方法體現了不同的思維策略,通過思維策略的滲透,并及時歸納總結,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2】 設函數f(x)=ax2-3x+1(x∈R),若對任意的x∈[-1,1],都有f(x)≥0成立,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 .
思路1:分離參數a,轉化為a≥g(x)或a≤g(x)的形式,再通過a≥[g(x)]max或a≤[g(x)min]確定a的值.
① 當x=0時,f(x)=1>0恒成立,a可取一切實數.
② 當0<x≤1時,由f(x)≥0a≥-1x3+3x2
,令t=1x,t∈[1,+∞]利用導數可求的函數u(x)=-t3+3t2在[1,+∞]上的最大值為u(2)=4,所以a≥4.
③ 當-1≤x<0時,由f(x)≥0得a≤-1x3+3x2,此時u(t)在t∈(-∞,-1]上的最小值為u(-1)=4,所以a≤4,綜上所述,可得a=4.
思路2:數形結合,通過函數圖象的比較,確定a的值,具體解答略.
這道題解法多樣,入口較寬,學生容易上手,但要想處理好此題,必須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凸顯了“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的命題理念.
3.加強變式教學,注重題后反思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鞏固“雙基”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關鍵要抓住數學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通過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