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1)的第三章《函數與方程》的第一節,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中一道很典型的例題2借助計算器或計算機用二分法求方程2x+3x=7的近似解(精確度為0.1).
教材利用了“二分法”進行解析,可看到,作出對應值表以及每一次“取中點”進行運算縮短零點所在的區間范圍時,即使使用計算器,運算量也很大.其實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很方便地求出一個方程的近似解.
下面將介紹如何應用Mathematica6.0求方程的近似解.
方法1:利用Mathematica6.0的代數自動求解功能求方程的近似解.
打開Mathematica6.0,執行命令→進行輸入→按下“Shift+Enter”組合鍵即可,具體如下:
ln[1]:=Solve[2Λx+3*x-7==0,x]
Out[1]={{x→13(7-3Productlog[4321/3log[2] ]log[2] )
}}
經過化簡便得到方程2x+3x=7的解的表達式為:73-productln[(432/3)?ln2]ln2.
為了得到此方程的近似解,我們可以輸入命令“N[expr]” (注:表達式的機器精度近似值)和命令“Solve[eqn, var]”(注:解方程)的組合命令即直接輸入命令NSolve[lhs==rhs, var](注:求方程數值解 ),具體如下:
ln[2]:=NSolve[2Λx+3*x-7==0,x]
Out[2]={{x→1.43319}}
方法2:利用Mathematica6.0的畫圖功能輔助二分法快速求解.
首先借助Mathematica繪制準確的圖像,使二分法的“無限逼近”更快,同樣,執行命令→進行輸入→ 按下“Shift+Enter”組合鍵即可,具體如圖1:
ln[3]:=Plot[2Λx+3*x-7==0,{x,-2,5},PlotStyle→{Black}]
圖1
由圖1極易看出方程2x+3x=7的解在1~2之間.同時我們還可以改變x的取值范圍,以實現圖像局部放大的目的,例如將橫坐標的取值范圍改為{x,1,2},就可
得到如圖2所示的局部放大圖像.
ln[4]:=Plot[2Λx+3*x-7==0,{x,1,2},PlotStyle→{Black}]
圖2
由圖2直接就可看出方程2x+3x=7的解在1.4~1.45之間,于是我們就可以從這兒開始“二分法”的“無限逼近”……
當然也可以直接改變x的取值范圍,實現圖像局部放大來進行求解.
將橫坐標的取值范圍改為{x,1.4,1.45},則有如圖3所示的圖像:
ln[5]:=Plot[2Λx+3*x-7==0,{x,1.4,1.45},PlotStyle→{Black}]
圖3由圖3中的圖像可以看出方程2x+3x=7的解在1.432~1.4434之間.
繼續將橫坐標的取值范圍改為{x,1.432,1.434},則有如圖4:
ln[6]:=Plot[2Λx+3*x-7==0,{x,1.432,1.434},PlotStyle→{Black}]
圖4
由圖4中的圖像可以看出方程2x+3x=7的解可以近似取1.43318,且方程解的精度已很高.
教學中如果不借助計算機或計算器,雖然也能使學生領悟二分法的思想,并能運用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但對于較復雜的超越方程的二分法求解,可能更多的是“紙上談兵”法,筆者在教學中采用Mathematica6.0輔助課堂教學,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效果很好.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