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要有深刻的轉變。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應注意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理念,轉變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觀念(如重知識傳授,輕過程體驗;重考試成績,輕能力培養;重智力提高,輕人格教育等),進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融洽師生關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提高師生交流的有效性;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根本措施。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分析探討。
一、融洽師生關系,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喜歡某個教師,也會喜歡他所教的課程。反之,如果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則通常對該教師產生抵觸情緒,也就不喜歡該教師所教的課,進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傳統的師道尊嚴,使師生間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抑制了師生間的互動,不利于溝通。
1.關愛學生,凸現人文情懷
人人都需要尊重,需要關懷,尤其是未成年學生,如果教師作風民主、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就會使雙方的信息和情感得到充分交流,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在自由、愉悅、和諧的氛圍中,也能增強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創造的熱情,提高創新能力。有個學生,因家庭組成復雜,缺乏家庭溫暖,導致心理扭曲,高一、高二時經常遲到、曠課,并有與別人打架的現象。了解到有關情況后,通過多次找其談心,發現該生寫得一手好字,擅長畫畫,就把班上的黑板報安排給他辦,鼓勵他上課時多提問,一有點滴進步,就當眾予以表揚;一旦他有困難,就伸出援助之手。一次,該生把家長給的資料費抽煙、上網花掉了,我知道情況后,先悄悄幫他把錢給墊上,事后在找該生談心時,只提上網、抽煙之事,只字未提墊錢一事。通過類似的事情,可有效融洽師生關系。
2.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適當地贊美學生
人都有希望得到自己周圍的人肯定和贊美的愿望,對高中生而言,如果能夠得到教師、學生、家長的肯定,那么他做事會更有信心。有時,看似簡單的幾句贊美,對人的心理作用卻是巨大的,它不僅可以振奮人的精神,樹立人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增強人的斗志,增強一個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適時對學生進行贊美表揚,既是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又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加深師生間的感情。
3.風趣幽默,搭建互動橋梁
生活中缺乏風趣,人際關系就會緊張,易使人產生距離感。課堂上缺乏趣味,教學就成為枯燥乏味的說教。要想使抽象東西形象化,使枯燥東西趣味化,就應注意把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上。一次上課討論問題,較長時間無人發言,這時教室里有幾只蚊子嗡嗡地叫著,我急中生智,風趣地說:“大家快說,要不然我養的蚊子等不及了,對你們就不客氣了。”一句話引起哄堂大笑,打破了僵局,同學們開始各抒己見。
二、多方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興趣就是動力。激發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入門的金鑰匙,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境導課,激發學習欲望
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物理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揭示矛盾,學生就會產生較強的獲取知識的需要,激發學習動機。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取一張紙,并揉成團,再找一個體積與紙團相當的粉筆,問學生:現在讓紙團和這段粉筆,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誰先下落到地面上?為什么?學生回答:“粉筆先落地,因為粉筆重”。教師做演示實驗,結果,學生看到二者幾乎同時落地。教師再次用體積大致相同的鐵塊和粉筆段,重復上述實驗,結果仍是兩物體幾乎同時落地。這一實驗結果與學生的經驗——重的物體下落快的認識相矛盾,學生原來的認識結構不能同化新問題,必然產生心理上的矛盾。
2.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生活中許多有趣的東西,都與物理有密切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到使之貼近筆者的眼睛,筆者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教
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教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教師安然無恙。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么不會碰到教師的眼睛”做好準備。在學習摩擦力的方向時,讓學生雙掌相對貼緊,然后對拉,體驗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將黑板擦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動,讓學生從黑板擦毛的偏動方向來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通過分析,與學生一起得出正確的結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保持學生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表現、取得成功的愿望。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課堂提問,依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層次,讓學生回答的問題由易到難,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對于較差的學生還可以采用個別預告法,但萬萬不可在全班同學面前點名預告。預告法就是在下課后分別找一至三個學生告訴他:“明天教師要提問今天留的思考題,相信你能答好”。由預告逐步轉到不預告,視其情況而定。再如,有些學生考試成績雖不理想,但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組織一些小制作競賽或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跟教師一起做演示實驗,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使其愛好范圍適當擴大,揚其長、補其短。
4.精心準備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而物理實驗往往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做實驗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體可結合教材內容,巧妙安排現象明顯、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如在講《力的分解》時,可先設置疑問:用一根繩掛物體和用兩根繩子掛物體,哪種情況容易斷?學生普遍認為是一根繩子容易斷。然后做演示實驗來檢驗此答案的正確與否,用一根繩子將物體掛起一段時間,繩子未斷,再將繩子對折,用對折后的兩根繩子掛起物體,逐漸將兩手張開,使兩繩子的夾角增大,當夾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繩子突然斷了。此時,同學們滿臉驚詫、疑惑,很想知道原因,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隨后,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的教學媒體走進課堂,教師可以借助投影儀、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利用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豐富教學內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物理學習情境
學生在教室里上課,不等于他們就進入了主動的學習狀態。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多通道信息傳遞優勢,具有綜合處理聲形圖文的功能,運用這種優勢和功能,使一個個優美的物理情境在屏幕上顯示出來,講解時,配合動態圖片、動畫、錄像等,把學生帶到物理環境氛圍之中,使他們身臨其境,增強教學感染力,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由被動接受物理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物理知識。
在教學《圓周運動》時,可讓學生看一段我國嫦娥衛星繞地球運動的錄像,并簡介北斗系統建立的目的及遠景規劃。在這種情境下,結合生活實際,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分析思考,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難點、重點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抽象復雜的物理知識,學生因時間和位置的限制而難以理解,這是教學的難點,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巧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突破許多教學難點。例如,雙縫干涉實驗,由于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很難理解把握,而運用現代技術,就可以把這兩個實驗有效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弄清雙縫干涉實驗中光的波長、雙縫間距、縫屏間距,條紋間距之間的關系。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學習物理的條件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一個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在教學中往往是照顧中等水平的學生多些,結果是優秀生感到不夠,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又感到很吃力,學習趕不上來。教師很難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真實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這就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我們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
首先,現代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及現代媒體呈現信息的生動、形象性,可使物理課堂教學多樣化、趣味化、民主化,為學生主動參與物理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其次,現代教育網絡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操作平臺。便于學生根據需要有選擇地收集、加工、處理有關物理信息,從而培養他們運用信息,獨立思考物理問題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物理教學就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學進度,完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得。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