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學生在初中階段就開始學習這門課程了。對于物理學習有這樣的說法:男同學比女同學更容易學好物理,因為男同學的抽象思維比女同學強,其實這是一種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說法。筆者認為,如何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物理這門課程才是我們幫助學生學好物理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分析學生的特點和表現,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初中學生非常關鍵,尤其是“學困生”。
一、“學困生”的學習特點
一是學習方法不正確。這類學生很聰明而且學習比較努力,只是學習方法不當,常常死記硬背物理中的定義、定律、公式,學習知識不求甚解。不知道怎么靈活熟練地運用所學到的公式。特別是當遇到稍難的題目時,不知道怎樣綜合分析,手忙腳亂,無從下手,更是找不到解題的切入點。
二是不喜歡學習。這類學生有些是由于家里條件比較好,在學校也沒有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上課不專心,所有的心思都沒有放在學習上,都放在了玩樂上。
三是掌握知識較片面。這類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掌握得不夠全面。前后知識無法銜接,分析解題能力欠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四是自信心不足。現在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導致學生考試成績低時就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學什么都不會,產生自卑心理,進而放棄了努力。
二、“學困生”的行為表現
“學困生”主要有以下行為表現:一是學習目的不明確。認為學習是為老師而學,為家長而學,勉強應付,被動對待。二是學習興趣不濃。課堂上情緒低落,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無動于衷,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三是學習品質差。學習不提問、不思考、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三、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在教學中要提高物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營造有利于學困生學習的學習氛圍,還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1.抓好入門教學
物理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同時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興趣就會降低,這就要求教師在上緒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通過對“筷子放在水杯里面為什么看起來是彎的”“雨后的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等常見自然現象的解釋,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物理的欲望。
2.增強師生感情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的,當人們接觸到事物并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產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產生興趣。因此,培養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極大地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深入到這些學生中去,關愛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學會傾聽、等待和寬容,多與“學困生”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用微笑聯結起師生間的情感。
3.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他們在實驗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如“誤差”一課的教學中,就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然后對自己所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真正明白誤差的含義。這既關注了“學困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他們對所學知識加深了解,同時也增強了記憶,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的好效果。
4.加強學法指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初學物理的學生對速度、功、功率等物理量的單位感到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所以對一些復合單位的學習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從公式的理解上來記憶單位的變化,這樣很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可以得到解決。如光的折射、反射,還有透鏡的成像等規律很容易混淆。這對于“學困生”來說確實困難。有的“學困生”聽課后似懂非懂,做題馬馬虎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設法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
5.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少學生之所以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不懂得怎么樣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發生的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如家庭電路中的零線和火線,萬一有個意外,怎樣接這些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問題等。
總之,初中物理學習很重要也很關鍵,所以要看教師們怎么樣正確引導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去用,這樣就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了。學生理解、掌握了,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