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化學課程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于這種理念,筆者采用了“分組教學,高效課堂”,以完成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
一、分組
“分組”是“分組教學,高效課堂”的標志性要素,關鍵因素。可以說,高效課堂的高效,關鍵在于學習小組的高效,建設、培訓好了一個小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
1.平均分組
平均分組,每組6人。6人左右的小組,有利于形成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組建小組要“異質同組”,每個小組要兼顧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
2.設立學科組長
每小組有一組長,組長是由本組內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未必是“終身制”,成績未必是第一名,但要求其必須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要有大局觀,具有領袖氣質和才能等,每組必有6名課代表即小組長,科代表分別對各代表的學科有濃厚的情趣,負責本科的各項任務。組內成員間“同質”要結成合作探究的對子,對子與對子之間有競爭,“異質”可相互幫輔,對子間既是競爭者,又是監督者;組與組之間可結成競爭與監督對子,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3.設立化學科班長
每班設立一名化學科班長,由本學科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最強的同學擔任。主要負責本學科的預習學習和各組化學小組長的學習交流、溝通,并協調本學科與任課教師之間的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分配,問題收集、總結等工作。學科班長是能否上好一堂展示課的關鍵人物,負責本科導學案的發放和收集及問題反饋等工作。各學科小組長加上本學科班長和任課教師構成本學科高效學習團隊。
4.設立評價性記錄員
評價性記錄員要求有較高的責任心和細致的工作能力。每班設置化學科總記錄員一名,每小組設置小組記錄員(每組化學科組長)一名。其職責是及時對每堂課的評價做出公平、公正的記錄,要堂堂有評價,周周有評價,月月有總結。小組記錄員負責本組的記錄匯總,總記錄員負責本班級記錄的匯總。
5.學習小組附件
創設組名: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創設自己學習小組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組名,使本學習小組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
形成組訓: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選擇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組訓,以便激發學習小組的進取心、凝聚力。
制作組標:制作學習小組標志牌,放置本組桌面,時刻警醒、激勵團隊永遠向前。
確定目標:小組討論,制定本學習小組階段和長期奮斗目標。在遵規守紀、行為習慣、預習效果、課堂展示、學業成績等方面要達到什么目標,在班級的所有團隊中要達到什么水平,目標清晰,人人明了。
二、教學過程
1.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各組成員選擇他們各自感興趣的主題、問題或者假設后,教師要給出任務、要求,使他們進一步明確假設或問題,并尋找證據直接或間接來證明本組的假設或解釋本組選定的問題。本過程是學生充分交流思想,積極討論,擬訂解決方案的過程,強調的是學生自己從計劃、理論上尋找和設計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2.展示成果,提交疑難
各小組根據本組的計劃、分工,積極開展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根據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查找資料,并將資料組織整理,寫成書面報告;或者收集證據,澄清現象,解釋問題;或者調查實踐,實驗求證等等。本過程主要是學生整理證據、積極合作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
3.班內交流,各抒己見
可以參照科學家、學者等作報告的形式,給予每組成員向同伴呈現和分享其發現的悲與樂、收獲及成果的機會,也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交流。可以是成果展、板報展、宣傳小冊等文字形式。本過程要求各小組以各種相同的或不同的形式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研究體會或收獲,教師起傾聽者、評價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4.整理反思,當堂測驗
面對教材中的量大面廣的知識內容,教師應對每節課作出整理反思。也就是總結本節課內容,描述出主線和關鍵點,便于同學整理并有側重點地掌握所學內容。至于當堂測驗,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較,由記錄員登記各組的成績并進行評比。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