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想要學好化學,必須具備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在新課改教材中,有與知識內容緊密聯系的演示實驗,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學生實驗,有趣味十足的選做實驗和創造性的家庭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做好這些實驗,能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潛能,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化學實驗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應使其高質量地落實到化學教學的各環節中。那么,如何搞好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演示實驗操作要嚴謹、規范,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好實驗操作
教師對實驗器材和藥品的掌握,應用處理的熟悉程度,對實驗的認真態度以及教學方法,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材上所涉及的實驗比較多,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示范者,因此教師要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構造、原理、用途、性能、使用方法、維修、故障排除等知識,還應熟練掌握各種藥品的性質、用途、注意事項等知識。教師在課堂上用要以身作則,嚴謹、規范、熟練地進行實驗操作。教師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和科學嚴謹的作風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以后的實驗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本理論知識,使學生對實驗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后,再觀看教師在課堂做的演示實驗,并根據演示實驗的結果,引導學生總結相關的化學規律,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記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同時還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了解實驗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和用途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之前,應指導學生了解掌握一些基本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和用途,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使學生能識別儀器,能根據不同的實驗選取不同的實驗儀器,能按照實驗操作規則使用各種儀器。例如:膠頭滴管,是一種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試劑的儀器,使用時,將滴管內的空氣排除,再插入瓶中吸取液體試劑,把吸有液體試劑的滴管垂直地放在試管口上方適當高度,逐滴滴入試管里,用過后再將滴管洗凈,才能再吸取另一種液體試劑,這就是正確使用膠頭滴管的方法。至于其他儀器,教師也要指導學生按要求進行使用。
三、引導學生認真制訂實驗方案,提高實驗課的課堂效率
在學生做分組的化學實驗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制訂化學實驗方案的習慣。制定化學實驗方案,能使學生了解該實驗的原理,掌握實驗用品的用量和規格以及具體實驗步驟。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依照實驗方案逐步進行試驗,減少實驗操作中出現不良現象的幾率,使學生有序地完成實驗。例如,學生探究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方案。(一)實驗名稱:氧氣的實驗室制取;(二)實驗的目的:熟練掌握氧氣的制取實驗操作和學習用排水取氣的收集方法;(三)實驗原理:加熱高錳酸鉀;(四)實驗用品: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導管帶膠塞、試管、集氣瓶、玻璃片、藥匙、高錳酸鉀、棉花、火柴等;(五)實驗操作步驟:(1)檢查儀器裝置的氣密性;(2)取試管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斜鋪在試管底,并在試管口里放入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膠塞塞緊試管口,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固定在適當高度的鐵架臺上;(3)把兩個盛滿水的集氣瓶,用玻璃片蓋好瓶口,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內,而且集氣瓶內無氣泡;(4)給試管均勻加熱,再對高錳酸鉀的所在部位加熱,直到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才開始用排水取氣收集氧氣,集氣瓶里的水全部排出后,再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瓶口拿出放好;(5)收集完畢氧氣后,先把導管移出水面放好,再移開酒精燈停止加熱;(六)寫好實驗報告和處理結果。實踐證明,制訂了實驗方案并按照實驗方案做實驗的學生比不制訂實驗方案就做實驗的學生,實驗出現的差錯率明顯偏低,因此制訂實驗方案可以明顯提高化學實驗的課堂效率。
四、在學生做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做好巡視,并及時進行指導
學生在做分組探究實驗前,教師要編排好實驗小組的學生名單,要求學生遵守實驗規則,按照自己制訂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化學反應中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和現象,認真作好記錄,寫好實驗報告,同時教師要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做好實驗,發現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有不規范的,就要及時對學生說明原因,指導其糾正過來。例如,在學生探究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中,有少數學生把盛滿水的集氣瓶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里,有時集氣瓶內還看到有氣泡就收集氧氣了。氧氣收集完畢后先移開酒精燈再停止加熱,最后把導管從水里拿出來等,都是錯誤的實驗操作,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若發現這些問題,必須及時指導學生糾正,并分析錯誤的原因所在,使學生心服口服地改正錯誤,從而加深認識,使學生意識到做化學實驗是不能隨便和弄虛作假的。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