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也步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參與者之一,筆者經歷了多年的高中新課程教學實踐,體驗到了信息技術新課程艱難的發展和進步。下面筆者談談對新課改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一、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老課程的教學內容無論對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是以“零起點”為基點的。新課程的設置是在高中階段統一學習必修模塊,并至少選修一門選修模塊,通過必修模塊對初中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升華,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而不僅僅是單純地學習某幾個常用軟件的使用。
江蘇省信息技術新課程不再立足于高一新生的“零起點”,而是認為他們在小學、初中已經獲得了較為系統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目前,對我們鎮江市的學生來說,高一新生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要求。本著教學應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的目的,在教學前我們要認真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之后,制定相應的策略,適當增減教學內容,從而使這部分弱勢群體在教學中得到迅速的提高,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學。
二、新老教學方法并用,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
調查了解學生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之后,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筆者個人認為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新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雖說我們現在實施了新課改,但并不是拋棄以前課程中所有的東西,對于信息技術,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教學中仍有較廣泛的應用。如:風采依舊的講授法(比喻、演示法)、深受喜愛的任務驅動法、情景激趣的情景教學法及寓教于樂的計算機游戲教學法等。
另外,分層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新課改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采用合適的分層式任務驅動方式,可以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親身體驗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可以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評價,讓教師反思、提高,讓學生激勵成長
對教師而言,評價是促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在自我評價中,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系統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評優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自身的提高。自評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最佳途徑。評價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反思讓教師快速地成長。
對學生而言,教師要慎重評價學生的每次課堂學習表現,教師通過真誠的表揚和嚴格的要求來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每節課上,筆者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進行評價,又對每個學習小組的合作表現進行評價,同時實行了典范表現、特色表現和進步表現等加分獎勵,并實行了未完成課堂作業、不認真學習等扣分措施。在這些形成性評價工作當中,筆者充分挖掘并發揮了班干部的作用,委托課代表負責記錄課堂學習表現、課堂紀律檢查和作業管理等事務性工作,而筆者則把更多精力和時間用在備課、作業點評及組織實施方面。
經過一段時間以來的實踐和不斷改進,現在,每節課上,學生們都渴望自己能得到課堂的加分獎勵。一位班干部由于課堂表現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進步,被表揚和獎勵加分;一位男生在課堂上為其他同學進行了示范講解,獲得獎勵加分,此后表現十分積極……
四、新課改中遇到的困難、疑惑
1.教材建設尚需健全
不少教師認為,目前課改教材寬泛無本,具體表現在:“多”——教學內容、知識技能的目標要求繁多,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一一落實;“雜”——課程內容繁雜,面面俱到,但大多淺嘗輒止,重點突出不夠,我們一線教書老師很難有所作為。
2.隊伍完善需要過程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和教師聚會上,教師討論的最熱門話題莫過于工作待遇和課程地位,信息技術教師總埋怨自己任教的學科在學校里不受重視,自己如何受冷落,無法發揮作用,表露出無奈的惆悵和不服氣。但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研活動中,大家關心和討論的話題更多的是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學,怎樣落實課標理念。不少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已經開始從當初渾渾噩噩、自艾自怨的泥沼中清醒過來,表現出銳意改革的進取精神并采取實際行動。然而,在一番激情拼搏之后,部分教師還會再度陷入工作的低潮中去,未來的困惑和迷茫還會時時侵擾他們,激情也漸漸隱去,這或許是教師隊伍成長中的種種陣痛吧。
當然,時間在不斷地向前推進,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我們的國家也在穩步地不斷向前。雖說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生的課程,但是筆者依舊相信我國的信息技術課教育的發展,在國家偉大的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下,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發展中,會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責任編輯 羅 艷)